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4期-2021年12月] 展覽專刊 2021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 ‧ 冷鏈科技展 / 拼多多的“農業之路” 將會走向何方?

[封面故事] 拼多多的“農業之路” 將會走向何方?

 

互聯網 拼多多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為農業謀求新出路的背後,透過互聯網與億萬產地農戶對接的新商業模式,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類,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仰賴農業來滿足生存所需,而農業的收成,需要看天吃飯。傳統農業還有一個致命問題—交易,大部分農民長久以來,只注重生產而被動交易,農副產品生產存在“小、散”的特點,品質不一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農產品收穫後,在家等收購商來買,交易被控制在收購商手上,傳統的交易模式:賣給收購商→通過產地市場收購→送到銷地市場→大盤商→中盤商→菜市場,農民較缺乏商業概念,亦沒有適合農戶的商業交易平台。如今透過網絡,已能將各地農民的農產品與消費者直接對接買賣。

互聯網商業前來破局

        互聯網的延伸,提供了破局的機會。在社交平台的朋友圈通過熟人帶熟人,建立自主商業體系的方式。但是這樣的模式,依靠的是人際關係和原始信任,而非商業背書,對於消費者而言,消費過程既像是對熟人的信任考驗,又像是開盲盒。而對於賣家而言,產品的宣傳和銷售也相當隨意和隨機。

隨後,生鮮電商和新零售的興起,似乎為農產品銷售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但儘管不少平台強調深入產地,孵化農副產品品牌,但是這些企業的目光始終停留在高附加值、高品質產品上,其覆蓋的產品領域和地域相對較小。

        而拼多多等互聯網商業平台的介入,才真正讓農副產品有了高附加值的優質銷售通路。其中,甘肅省隴南地區是最早成為擁抱拼多多,並獲得成功的地區。據瞭解,為了讓當地農民熟悉並懂得使用電商這個“新農具”,當地政府提供設備,聯合拼多多等電商企業為農戶培訓,以電商產業落地鄉村,幫助貧困村莊摘帽脫貧。在“隴南模式”成功之後,被推廣至近三分之二的國家級貧困縣。而拼多多們顯然也嘗到了連結農戶的甜頭,平台上以農副產品為主的產品和賣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商品範圍涵蓋水果、海鮮製品、豆製品等各常見品類。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