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79期-2016年2月] 宅配快遞是流通的命脈 / 台灣機車快遞產業發展現況與契機

[特輯] 台灣機車快遞產業發展現況與契機

 

機車快遞

 

文章來源:全球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朱柏翰、陳志勇、高偉智、林志成

 

台灣機車快遞業的演變

日據時期,北投溫泉區的機車載客是台灣機車快遞的起源,60年代隨北投溫泉區特種行業的興起,加上溫泉區位處山區一般道路多為坡陡小路,機車載客服務更加符合當地的交通需要。然而隨著政府大力取締色情產業,原有機車載客服務需求大幅減少。機車載客業者為求持續營運,因應當地民眾需要發展出更多元化的民生服務,諸如:代客購物、繳款、載客就醫及接送孩童上學等,讓機車快遞更貼近當地居民的日常需求。而北投機車載客服務方式的轉變,除型塑了北投地區特有的機車快遞文化與觀光特色,更是台灣機車快遞行業的發源地。

然而從台灣整體快遞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台灣早期經濟活動並不活絡,真正有需要快遞的物品,還是以區域性商業文件及小包為主。1994年超峰快遞是第一家開設全省性快遞服務的廠商,之後中華郵政、大榮貨運、加達快遞亦投入全省快遞市場服務的產業行列,當時超峰快遞在國內快遞市場係屬領先地位。但隨著2000年日系宅配運輸服務宅配通及統一速達( 宅急便) 引進後, 國內快遞市場份額大幅衰退,中華郵政2002年快捷郵件更從1999年8百多萬件減少至4百多萬件,隔日達全省宅配,成為取代當日快遞的運輸服務。但都會區的商業快遞需求隨著經濟成長則有大幅成長,且因交通尖峰時刻普遍面臨道路壅塞及貨車進入市區停車不易的情況下,機車在商業活絡的都會區,成為高時效性貨物及文件快遞的主要運具,機車快遞服務業在商業市中心的發展相對活絡,也有其存在服務的必要及功能性。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2015年11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登記於台北市的車輛總數1,769,428輛,汽車(含大客貨及小客貨)總數為798,563輛,機車總數為970,865輛,機車就佔總數5 4.87 %。同時,登記提供車位總數為1,379,482位數,汽車位669,624及機車位709,858,可見停車空間供給呈現不足,加上北北基桃生活圈形成,台北市中心在交通尖峰時刻之道路擁擠及車輛停車不易問題更為明顯。

機車在都會區內的機動性上遠高過貨車,在文件及包裹的運送上,具有優於汽、貨車之機動性及時效性。特別是在北台灣都會區當中,許多公司行號之間B2B配送,甚至是手搖飲料店、外送餐點多會有以機車載具配送為主之需求,相對於使用貨車大量配送才能攤銷成本下, 使用機車配送有著小量、方便、免停車位等優勢。同時隨著消費者習慣,從實體店面轉向虛擬店面,並希望在訂購後能盡早取貨,以及公司行號間交易文件著重在時效性上,以機車載具為主體之配送模式便應運而生。

一般而言,機車快遞配送模式在業界可分成兩種:直送型及軸幅式轉運型,傳統型機車快遞採用的模式為點對點直送模式(point-to-point),亦即從起點取件後至終點配送中間過程,沒有任何停靠取件及物件轉運作業;軸幅式轉運型機車快遞採用之模式,則為採取分區轉運之軸輻式(hub-and-spoke)運作模式,係依區域地理屬性規劃主轉運中心及數個次轉運中心及集貨站,並依收送件時效、便利性及行政特性進行細部收送件分區劃分,使各分區外務人員在配送上以各自區域為核心提供服務。所有人員於各自區域收送,於指定時間回到轉運站集結進行物件交換,再回到各自區域收送。以下以兩服務企業個案簡略說明,傳統直送型與軸幅式轉運型之運作差異。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