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1期-2019年10月] 時尚品與家電業須重朔供應鏈 / 跨界+體驗 時尚實體零售“不務正業”的機密

[封面故事] 跨界+體驗 時尚實體零售“不務正業”的機密

 

跨界 時尚實體零售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時尚品牌紛紛盯上第二市場?時尚零售“跨界”加碼體驗式行銷喜迎行業“第二春”。在此背景下,實體零售玩跨界已不足為奇,重要的是,其中引發的供應鏈重構被認為是“跨界”成功關鍵。

 

    現今,實體零售企業跨界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它們不僅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甚至還向餐飲業、大型綜合體等方面轉型。市場調研機構表示,利用美食體驗來推廣和擴大傳統零售,是時尚零售市場向前邁進的關鍵一步。此外,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消費者到時尚零售品牌美食店打卡的意願更加強烈。

    嗅到這一商機的時尚零售企業紛紛回應。據媒體報導,中國宜家(IKEA)購物中心曾透露,集薈聚(LIVAT)購物中心、家居、辦公樓、創意公寓和酒店於一體的中國湖南長沙綜合體項目,預計在2019年年底開業。這是宜家首次在中國開設酒店和辦公樓業態。無獨有偶,另一家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此前宣佈跨界在中國開設MUJI主題酒店。

    另外,中國時尚家居建材流通業龍頭企業之一〝居然之家〞,2018年初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據悉,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將在年內進駐居然之家體驗MALL,阿里旗下豐富的消費生態,無疑會加速居然之家在大消費領域的轉型。

 

遊玩式購物體驗

    宜家不僅是家居行業的標竿,更是餐飲業的“黑馬”。公開數據顯示,宜家在中國共有28家門店,截止2018年8月,在中國的營收達到147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門店的銷售額達到5.25億元。其中餐飲大概貢獻了10%,宜家曾發文宣稱,宜家餐廳已經是全球第六大連鎖餐飲,作為一個家居零售品牌,宜家不知不覺成為餐飲界黑馬。

    經過宜家進駐中國多年的發展,大眾消費者對宜家的印象,已不僅是滿足裝修裝潢、購買家居用品的消費場所,更是“出遊目的地”。甚至2013年BBC曾發表過題為《宜家中國,到底是商店還是主題公園?》的報導。事實上,曾任宜家CEO的安德斯·代爾維格在《這就是宜家》一書中提到:之所以宜家能夠建立起一個鮮明、獨特、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與其他家居零售商形成差異化,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宜家有意識地為消費者打造“外出遊玩式的購物體驗”。

    而且,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深信“你永遠無法和一個餓著肚子的人談生意”,因此,宜家餐廳應運而生,負責給消費者提供休憩和進食的場所,延長顧客的停留時間,提升滿意度。從商業角度出發,宜家的成功從其清新簡潔的空間佈置可知:滿足不同顧客類型的桌椅、好吃的食物……營造出一種讓消費者對時間的感知變得模糊的慢節奏。在消費者眼中,宜家賣場和餐廳是一脈相承,兩者相輔相成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遊玩體驗”。

    據瞭解,宜家把餐廳設置在購物路線的中部,賣場即便是開在熱門商圈,也能有效地把競爭對手阻隔門外,餐廳輔助賣場打造一日遊玩式的體驗,從培養自己的粉絲逐步過渡到獨立消費場景。根據公開數據,宜家在 2016年全球的接待量為9.15 億人次,其中宜家餐飲的接待量6.5億人次,近年宜家餐廳的營收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勢頭,如今,宜家每年會服務來自全球48個國家的6.5億人次的食客。

    關於體驗式消費宜家並不孤身隻影,2018年4月14日〝尚品宅配〞第一家宣導“慢生活體驗”門店在上海綠地繽紛城正式開幕。該體驗中心除其自身的家居產品體驗,還集聚了12 HOURSCOFFEE、 PHOENIX、泰笛、友寶、永樂生活電器在內的多個品牌,將吃、喝、玩、樂的多元生活融於一體。

    一方面,體驗店集合多品牌、多元消費體驗的模式,讓選購家居與娛樂休閒實現360度無縫銜接,預期將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店,其中也包括暫時沒有家裝需求的消費者,在最大化獲取目標客戶的同時,還能夠創造和激發購買欲望和搭配靈感,從而有效培養和轉化潛在客戶。

    另一方面,體驗店用“Collection”的集合模式,詮釋“家居、時尚、藝術、社交”共為一體的慢生活體驗。消費者得到愉悅放鬆沉浸式體驗的同時,由於引進多種多樣的高頻次、偏身心娛樂的消費,預期消費者在店時長、重複進店率、客戶回頭率和粘性會得到增強,而口碑效應也會不斷帶動新增流量進場。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