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1期-2019年10月] 時尚品與家電業須重朔供應鏈 / 拯救快時尚品牌 速度後遺症

[封面故事] 拯救快時尚品牌 速度後遺症

 

快時尚 速度後遺症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近兩年來,快時尚在全球跑馬圈地迅速擴張後,其“速度後遺症”開始呈現,行業整體增速開始放緩。同時,行業尋求瓶頸突破的變革性運作正悄然興起。而在這革新浪潮中,時尚企業如何破釜沉舟勇立潮頭,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繼2018下半年New Look、Topshop敗走之後,2019年5月Forever 21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另外,Mango目前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僅25家,為其巔峰時期銷售網站的1/8。對於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唱衰言論一時層出不窮。

    數據顯示,GAP從2017年開始亞洲區銷售收入持續負增長,H&M中國區銷量個位數增長。ZARA母公司Inditex2017、2018年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收入增速分別為0.2%、3.35%,相比2016年的16.45%,增速大幅下滑。相比之下優衣庫表現較好,2018年海外市場收入同增20.72%,但2019年一季度增速環比、同比分別下滑4.74%、10.95%至16%。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包括H&M、ZARA、UNIQLO優衣庫、MJstyle、MUJI無印良品、New Look、UR、C&A、Forever21、GAP在內的十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新開門店僅25家(不包含升級重開門店),與2016、2017年相比新店數量大幅度減少,下降幅度分別約為38%、40%。各大快時尚品牌增速放緩,或因近幾年國內網紅、KOL帶貨熱潮興起,其可借助電商、新媒體更精準地獲取消費者需求,推出緊跟潮流且具有一定性價比的新品。另一方面,快時尚的核心客群為15~25歲年輕的品牌忠誠度較低的人群。在上述背景下,新興的潮流品牌分流了部分快時尚客群。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潮牌消費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長速度達到62%,而非潮牌消費增速是17%,潮牌正成為市場熱寵。其中定位當代主義建築風格的美國潮牌OFF-WHITE增長勢頭強勁,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消費增速最快的品牌,2017年增速達到了252.3%。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特色快時尚模式的興起,也對傳統的快時尚品牌構成了“降維打擊”。在“互聯網+”模式下的社交電商平台,一些店鋪每月能更新2輪產品,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在上架前放出預覽,接受預定和收藏。店鋪根據顧客的回饋情況預估銷量向工廠下單,在瞄準目標客群的需求方面,甚至比快時尚更加精準。

    該特色快時尚模式始終追隨當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其核心在於供應鏈的整合。如何實現快時尚行業的"快",是所有快時尚品牌必須考慮的問題。先人一步,就意味著能搶得先機,搶佔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捷足先登的優勢。

 

從鞋服業洞悉快時尚的變革

    伴隨人口結構和消費習慣的變遷,以及在全通路零售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時尚供應鏈轉型已經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時刻。羅蘭貝格總監認為,中國鞋服零售行業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進步,存量市場對鞋服企業的供應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技術的革新進一步推動柔性供應鏈成為服裝供應鏈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小品種、多批量的快時尚消費相結合的過程中,企業應通過技術手段使供應鏈具備一定的抗衝擊、抗風險能力,增強供應鏈的“韌性”。

    其次,90、00後逐漸進入主消費通路,觸發行業需求發生重要變革。羅蘭貝格總監指出,對於鞋服行業而言,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值得關注:千禧一代對鞋服品類的品牌忠誠度正在降低,其認為是新一代消費者差異化的社會及心理成長環境所致。這些互聯網原住民更加重視線上線下結合、購物體驗以及個性化服務,弱品牌、強產品、願嘗新的特徵將會影響行業的供應鏈與物流革新,而且不可逆轉的代際遷移,對鞋服企業的供應鏈提出更為柔性的要求。羅蘭貝格總監表示,這種柔性供應鏈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要求企業進行全鏈路各環節改造,並延伸至商品企劃、設計、終端運營的全過程,最終目標是實現快速反應模式下的供應鏈快速回應及穩定供應。

    隨著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對消費通路帶來各種衝擊和轉型,網上網下充分融合,行業每天都處在變革中。值得注意的是,線上線下的結構性變化,線下零售業態的升級和改造,本質上是消費者對不同零售通路的認知和價值分層。因此,通路定義的差異化並疊加企業全通路的運作,將是企業提升供應鏈共用能力的重中之重。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