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7期-2025年10月] 時尚品牌的成長密碼 / 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和發展趨勢

[專欄] 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和發展趨勢

 

物流趨勢 供應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國家政策在產業探索未來發展過程中承擔了關鍵指引作用,作為支撐經濟活動的關鍵產業,物流十分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本篇文章從兩岸到日本與歐美的國家產業政策,分析供應鏈物流的發展趨勢。


兩岸政府推動的
物流供應鏈發展方向

        灣政府推動COD(貨到付款)物流的資訊化管理,通過移動端App或小程式實現配送進度追蹤、線上支付及預約功能,減少糾紛並提升效率。政府支援數據共用平台建設,整合訂單、庫存與支付資訊,同時引入AI技術優化路徑規劃與風險預警。在跨境電商領域,簡化通關手續並設立快速清關通道,縮短貨物滯留時間。例如,基隆、台北等四大海關設立單一視窗,受理國際物流業務申請,通過自動化系統提升保稅倉儲與轉運效率。台灣政府將台灣定位為亞太運籌中心,通過《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強化海空聯運,並吸引外資投入物流基礎設施(如高雄港擴建)。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韌性倡議,例如半導體產業的“民主供應鏈夥伴計畫”。

        2025年中國政府工作任務提出了十大任務,其中與供應鏈物流密切相關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大任務。第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第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三,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第四,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第五,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第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繼續完善物流網路
重視有效投資

        在“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主要提出了“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和“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其中,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將進一步推動城鄉物流網路的建設與優化和末端配送效率的提升。例如目前隨著“雲倉”模式越來越成熟,為大量目標客戶鎖定中小賣家,提供了交付的便利性,也為提高流通效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背後物流基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近年來在政策引導之下,交通樞紐、物流園區、生產基地和具備物流功能的設施數量不斷增加,不過隨著設施數量的分佈,開始出現不平衡和重複投資的趨勢,在政策方面也提出了“有效投資”的要求,也將對相關設施的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

產業集群帶動智造升級

        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的崛起,進一步回應了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的要求。同時,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位經濟創新活力的目標,也將持續帶動智慧製造升級、數位化轉型等方面的發展。

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部分,重點提出了“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並明確了“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這是所有任務中直接指出物流發展方向的關鍵內容之一。據統計,2024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9.0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1%,比2023年回落0.3個百分點。從GDP比率來看,相比於美國的8.7%仍有一定的差距。

擴大開放優化國際佈局

        在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任務中,在穩定對外貿易發展方面,提出了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等具體內容。同時,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內容方面,提出了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引導對外投資健康安全有序發展,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佈局。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