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7期-2025年10月] 時尚品牌的成長密碼 / 新北淡江大學商圈 蝦皮店取使用主因及改善建議調查

[專欄] 新北淡江大學商圈 蝦皮店取使用主因及改善建議調查

 

蝦皮 電商

 

文章來源:文 /淡江物流研究團隊 劉仁欽 陳冠廷 陳品旭 林湘庭

 

        年台灣電子商務快速成長,蝦皮與酷澎等平台持續呈現雙位數成長,年輕族群仍是主要消費者。隨著網購需求攀升及少子化導致司機不足,「到店取貨」成為物流最佳方案。此趨勢下「最後一哩路」配送模式成為電商競爭核心,便利商店取貨與專屬取貨點逐漸並行。淡江大學擁有約2.5萬名學生,周邊屬半封閉商業生態圈,具高度研究價值。

電商店取服務發展

        台灣電商到店取貨歷經三階段:
        • 萌芽期(2000-2010):宅配為主,2006年PChome與7-ELEVEN合作「隔日取貨」,以便利據點解決收貨不便,迅速成為業界標配。
        • 成長期(2011-2018):四大超商全面導入取貨服務,市佔達物流配送35%以上,促銷期更超過五成,帶動學生與年輕族群使用。
        • 分化期(2019至今):因超商延遲與手續費問題,電商自建取貨點,如蝦皮店到店、momo速配店,以降低運費、提升效率。
       

        取貨方式比較:
        • 超商店取:據點密集( 逾12,000家)、24小時營業、附加消費便利。
        • 蝦皮店到店:常態運費0元、專人處理退換貨、保管期長(7天 vs超商3-5天)。

        蝦皮發展現況
        蝦皮自2019 年起營收快速增長,2024年達124億美元,業內消息台灣市場貢獻高達八成。2021年推實體店服務,自雙北擴展全台,並與OK超商、美廉社合作,2025年門市突破2,000家,其中七成為智取店。據報導,蝦皮2024年日均包裹量達64萬件。透過系統優化與行銷策略,蝦皮在電商競爭加劇甚至同業出現負成長的情況下,仍保持市場領先。

調查與分析

        調查手法及淡江商圈說明

        本研究源自淡江大學物流團隊對蝦皮店取服務的觀察,為提供電商平台、便利商店及校方參考,設計問卷調查消費者取貨體驗的前三大關鍵因素。問卷經多次調整,採「僅複選三項」方式以提高填答率,調查範圍鎖定淡江大學正門周邊學生與社區居民。調查於 8/25 至 9/5 進行,採線上與線下方式,共回收 119份,並輔以相關報導與評論分析。

        淡江商圈可分為三區:
        • 淡江校園周邊:以「大學城」餐飲區為核心,水源街、金雞母區多為學生租屋,設有淡江-智取店與水源-智取店。北新路為住宅混合區,有北新店與美廉社合作的北新二店。學府路則以飲食與家庭用品店為主。
        • 英專路夜市區:以餐飲攤商為主,另有藥妝與文具等生活商店,設有水源二-智取店。
        • 淡水捷運站區:以大都會廣場及博愛路為核心,鄰近住宅與餐飲聚集,設有博愛-智取店,並連接觀光客眾多的淡水老街。

蝦皮概述

蝦皮店取服務分為三類:

        • 智取門市:24 小時無人商店,消費者透過機台即可領取包裹。
        • 一般門市:有店員駐點,營業時間 11:30~22:30。
        • 合作門市:與美廉社合作,於營業時間內提供寄取件服務。

        截至 2025 年 8 月,淡江周邊已有 6 處據點:淡江-智取店、水源-智取店、水源二-智取店、博愛-智取店、北新店(有人力)、北新二店(美廉合作)。若再納入稍遠中山、新民、新市三店,淡江商圈共有 9 店。

        全國來看, 蝦皮已開設逾2000 家店到店門市(含合作店),而 7-ELEVEN 擁有 7151 家分店(2025.7)。全國平均蝦皮據點比例約 28%,淡水區達 29.2%,若縮小至淡江商圈,更提升至 33.3%,顯示此區域密度明顯高於全國平均。

結果分析

        • 取件地點便利性(84.9%)
        取件地點的便利性是消費者首要考量,高達八成五受訪者將其列為主要因素。這顯示民眾在日常購物中,強調「就近取貨」的需求,尤其在淡江商圈周邊,消費族群多以學生及上班族為主,能否快速、就近完成取件,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關鍵。

        • 運費負擔(82.4%)
        運費的高低同樣重要,僅次於地點便利性,約八成二的受訪者選擇此項。可見價格敏感度在學生商圈特別明顯,低運費或免運優惠能大幅提升消費者對蝦皮店取的黏著度。這也呼應了電商平台持續推出「免運券」及低運費政策的重要性。

        • 配送速率(43.7%) & 取貨流程便利性(40.3%)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