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 如何從供應鏈的角度優化 連鎖服裝業的物流與庫存
文章來源:編輯部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行銷壓力,兩岸連鎖服裝業處境堪憂。2015年美特斯邦威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96%。雖極力模仿ZARA的運作模式,卻只學得個形似而非神似,最終從行業轉型先驅變成了先烈。今天我們以ZARA為例來深入探討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走出服裝業的寒冬。
兩岸服裝業在過去的幾年中舉步維艱,一波又一波的關店潮此起彼伏,大多數人都在想“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卻沒想到春天的來臨遙遙無期。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品牌卻掀起了開店潮,這對兩岸服裝業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美特斯邦威(以下簡稱美邦)從服裝業轉型的先驅變成了先烈,波司登業績連年下滑導致門店關閉近500家,困境中的兩岸服裝企業們意識到了危機的嚴重性,不少企業開始轉型謀求生存,但悲情似乎仍在繼續。
物流+庫存壓力成阻礙
在跨入互聯網時代後,兩岸連鎖服裝業也迅速發力,全通路銷售成了標配,但依舊避免不了銷售業績的下滑。除了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連鎖服裝業的低迷,更應該從企業自身去尋找問題,而物流加上庫存的壓力似乎成了兩道跨不過去的坎。從整個連鎖服裝業來看,產品的配送和倉儲系統,基本都是由服裝企業自行建立和運營,而大部分的服裝企業會採取線上、線下分倉操作,在場地、人力、設備等方面均有重複投入,造成一定的浪費。更為重要的是,線上線下之間溝通銜接、轉換非常耗費資源,因此,線上線下倉儲物流功能的融合需求就表現得尤為強烈。另一方面,傳統的服裝物流中心需要應對大量的SKU,所需倉儲面積就會大大增加,進一步限制物流中心向銷售市場的貼近。
相比物流,庫存壓力更為嚴峻。中國連鎖服裝業平均庫存率達到了40%~50%,遠高於健康的服裝企業庫存率,過高的庫存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服裝業的高庫存,固然與服裝產品反應速度,趕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速度有著密切聯繫,但是更深的緣故,是服裝企業沒有改變傳統思維套路,依舊抱著“以產定銷”的舊理念在經營,甚至某些企業雖然採用了大數據分析系統,但是生產計畫很大程度上,還是根據負責根據制定計劃的經理人的從業經驗而制定。另一方面,品牌商為了轉嫁庫存危機,往往會要求下層代理商或零售商超量進貨,反過來,下層代理商或零售商為了使系統數據對自己有利,選擇性地使系統數據產生偏差,如此一來,品牌商和代理商們之間的博弈,對各個環節的庫存增加推波助瀾,使得各方皆輸,最終導致品牌商的落寞和代理商的倒閉。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更多精采文章
- 特輯 品牌授權溢出高附加值 香港利標品牌商案例
- 特輯 服飾供應鏈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 特輯 “安踏們”能否成為“耐克們”
- 特輯 精緻供應鏈打造奢侈品牌的不二之選
- 焦點報導 “先買再選”模式下的洪荒之力 — LOCONDO 郵購公司東京物流中心
- 特別企劃 AI 人工智能當道 掀起以機器人為主的物流硬體改革
- 國際物流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 No.7 菲律賓philippines
- 專欄 快時尚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趨勢
- 專欄 安全•貼心•精緻 不忘初心 專訪雅瑪多(中國)戰略推進課總監 山本真志
- 特輯 服裝O2O能否開闢一片新天地
- 專欄 力量聚合,千億商機 開啟數字採購新時代 專訪阿里巴巴B2B 事業群大客戶部總經理 李嘉平
- 特輯 大眾化、快時尚品牌崛起服裝企業應如何借力
- 特輯 又見新零售 快時尚如何未雨綢繆
- 國際物流 再建工廠並同步廠內物流改革 為全球化奠定堅實基礎 LINTEC 琳得科(株)龍野工廠第8 大樓
- 專欄 VMI+ 公共化+ 多極化 探討“兩票制”系列新政實施 對中國醫藥物流業態的影響與趨勢II
- 觀點 從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來看 物流園區與系統設備的發展趨勢
- 專欄 服裝物流配送 傳遞美好當仁不讓 專訪宇宏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湘源
- 特輯 創造“被需要”的良品 無印良品成長案例
- 市場點擊 圓準公司( 阿弗艾德) 多元物聯網應用系統大獲成功 —2017 第九屆深圳物聯網博覽 會採訪報導
- 專欄 消費升級改變供應鏈及物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