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0期-2017年12月] 新電商 鍵接未來 / 走出政策迷霧,跨境供應鏈正在發力

[特輯] 走出政策迷霧,跨境供應鏈正在發力

 

跨境電商 政策 跨境供應鏈

 

文章來源:編輯部

 

電商市場發展趨於平緩,眾多電商企業開始將目光聚焦於海外,加上國民對進口商品的青睞,跨境電商市場再度成為熱門,如何構建穩定、可靠的供應鏈成為跨境電商成敗的關鍵。

2017年9月,中國政府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讓中國跨境電商再度有了一年緩衝期。在監管政策充滿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諸多中小電商企業紛紛倒在政策收緊之下,而大型跨境電商則背靠大樹,積極拓寬海外優質品牌資源,建立更為高效的跨境供應鏈。

新政暴露跨境電商短板

跨境電商稅收新政也暴露了中國跨境電商的缺失。由於稅收新政的推出(暫緩實施),使得保稅物流模式迫切需要轉型,這在考拉海購身上表現更加明顯。

考拉海購自建供應鏈,將品牌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導致供應鏈過重、反應較慢,SKU多、資金壓力大;在物流配送上雖然開建海外倉,但鑒於海外倉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過分依賴保稅倉不僅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同時一旦爆倉會導致所有業務停滯等問題。而僅次於考拉海購的天貓國際,一直強調其平臺屬性,開放平臺入駐但其中的國際品牌大多為TP(Trans-port Program)代運營,價位高,天貓對品牌端的管控力也弱。儘管號稱“已經成為最大的本土跨境電商平台”,但天貓國際並未公佈過其營業額,那只能理解為“實在拿不出手”。

此外,在品牌資源供應上,假貨氾濫一直是行業發展的巨大障礙。目前,跨境電商企業一直致力於打擊假貨、通過直採(直接採購)等模式來確保商品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不過,由於平台審核機制不健全,跨境海淘售假利潤驚人,以及直採難度較高(如花王,中國無法與其直接簽約供貨),導致假貨猖獗,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大隱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跨境電商平台都無法拿到其售賣的所有商品的品牌直接授權,甚至有些品牌相當排斥和平台直接產生聯繫,於是平台只能借助買手團隊前往當地商場直接購買,但這不但增加了假貨風險,也加重了供應鏈的不穩定。豌豆公主創始人翁永飆也曾親口承認:“每個廠家生產的數量都有限,肯定會優先供應日本,再由通路商分配到中國,而這樣的話,我們貨源的穩定性會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越下游越拿不到。

”日本如是,歐美市場也存在類似情形。業內人士指出,歐美品牌商對中國商家的選擇頗為謹慎,需要考核納稅、資質等情況,同時要求掌控中國商家的零售通路與零售價格,執行統一的全球零售與價格體系,這種中外商業環境的差異,增加了中國跨境電商構建海外供應鏈的難度,迫使阿里巴巴只能採取弊端較多的TP模式,即直接引入國際品牌進駐平臺,再通過協力廠商的TP公司做落地運營的工作。供應鏈建設難度頗高,一方面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巨大障礙,一方面也成為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契機。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