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8期-2019年4月] 科技+資本 賦能運輸轉型升級 / 成建制企業 入廠物流管理初探

[專欄] 成建制企業 入廠物流管理初探

 

成建制企業 物流管理 3PL 第三方物流

 

文章來源:文/特約撰稿人 肖廣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外力推動,內在變革的動因驅使,成建制企業引進第三方物流,成為提升應變市場需求的重要手段。

【※註:成建制企業:成規模製造企業,集團企業】

    第三方物流(3PL)指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給供需雙方提供連結服務和管理的機構。供應鏈管理是第三方物流為供需雙方提供服務和管理的技術手段。當前有一個趨勢,許多製造企業已經或者正在考慮引進第三方物流,憑藉其專業能力來提升自身的供應鏈管理水準。這些製造企業,既包括有外資背景的企業,也包括國資與部分規模較大的民營經濟體。外資引進第三方物流既有基因也有經驗,國資的成建制企業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極大的關係。

 

3PL進入中國製造企業的必要性

    2013年以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高速運行。但到了2015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結構性矛盾出現,供給側的人力、土地、資本、制度、創新等要素,無法釋放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效能,無效產能過剩、創新原動力不足、發達地區土地資源捉襟見肘、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等情況日趨嚴重,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快速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從提高發展品質出發,大力推進結構性調整,矯正供給側各要素的配置扭曲,提高供給側對應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產效率,擴大有效供給,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尤其是成建制(集團)的製造企業,正在積極尋求外部智力與資源,對企業內部的生產要素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此滿足市場。當然,供給側改革涉及的要素很多,本文試圖從成建制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入廠物流現狀與困惑兩個方面,立足接受、倉儲、配送、上線等環節,從人力、設備、管理等角度進行一些探討。

    無可否認,新中國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給成建制企業帶來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小而全,這樣的特點對於工業體系不完整的經濟社會來說,既有無奈卻也是最好的選擇,有利於在短時間內取得局部突破,以滿足國防、建設、生活的需要。在這些體制中,名目繁多的自有倉儲設施、內部配送體系、運輸能力成了維持生產的重要手段。企業在國家工業體系內的重要性,或者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情況,對自有接受、倉儲、配送、運輸、管理,甚至人員的素質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在絕大部分成建制企業,至今依然保留著這樣的情況,這些企業距離經濟中心城市的距離與其在這方面的自給自足能力呈反比,越是遠的企業自給自足的程度越高,這不難理解,生產的需要在外部不能滿足的情況之下,只能靠自己來打造,雖然成本高,也事出無奈!我們必須注意,當前上述企業倉儲設施年代跨度大,先進程度高低不齊,既有傳統的倉庫和木質貨架、貨櫃,也有部分非常先進的物流設施,如立體倉庫、穿梭車等,在一些新興的先進倉儲企業所能看到的新設施,在那裡都能看見。某卷煙企業,十幾年前就花鉅資建設了先進的倉儲配送資訊系統,每一條香煙從下線到配送至門店,均可以實現全程有計劃、全透明的接受、儲存、配送和追蹤;同時,從社會上網羅了一批專業人士,設計自己的資訊和管理系統,並不斷優化,以此滿足自身的配送需求。但這樣的情形並不是普遍現象,更多企業的倉儲管理、配送效率等環節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但自我提升能力有限,需要借助外部資源和能力來提升和改善。加上前文所提到的政府政策導向因素,都為第三方物流的介入提供了契機。事實上,企業一方面有需求,一方面也存在疑惑和擔憂,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是人的思維和眼界問題,與物流倉儲管理自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它卻深刻地影響著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效果。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