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0期-2021年4月] 新時代貨運業大混戰 / 辛丑年帶給物流的課題與思考

[專欄] 辛丑年帶給物流的課題與思考

 

物流

 

文章來源:文/司馬正樹

 

面對新機遇,物流企業該如何塑造自己的新勝者方程式?

年是中國“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隨著疫情逐漸趨於平穩,經濟環境亦開始步入常態,中國國內市場內需體系的拉動以及國際國內雙循環機制的不斷完善與持續推進,無疑將帶給物流領域新的發展機會。物流業圍繞自身的發展現狀與步伐,該如何思考定位?如何梳理新的課題?抓住機遇搶佔新的戰略制高點?以下幾點思考與感悟,願 與大家分享。

 

思考一:重新塑造自身

回歸事業原點導入新的坐標重新塑造自己

     早在疫情爆發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新一輪高科技的應用,給整個社會經濟結構與消費思維與習慣帶來了很大衝擊,整個商業的內外環境亦開始急速發生著變化,愈加呈現出更多的不確定性、複雜性與多變曖昧性。大家感嘆企業只有逾越這些變數與不確定性要素才能看到未來。正當我們設法通過各種技術導入商業模式去摸索,嘗試管控這些不確定性與影響變數,躊躇滿志地將事業發展推向新輝煌的時刻,突發的疫情,恰似一部災難大片,瞬間將時空與速度急速凍結凝固,窒息了全球的經濟發展。

 

人類重拾命運共同體

     疫情雖然帶給人類空前的巨大災難,然而卻催生了全社會對迄今為止的發展模式,即以犧牲資源與環境,忽視社會發展,單純追求量產高速度,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資源浪費的擔憂。2020年4月,畢馬威(KPMG)對世界上27個國家做過一次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約有9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今後會更加關注企業的誠信與社會貢獻課題。民眾開始認真思考,關注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共生與共存,關心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問題。疫情改變的不僅僅是商業環境,亦帶動了消費觀念的快速變化,消費者開始用行動拒絕浪費,拒絕破壞環境與生態,呼喚良心消費,嘗試找尋回歸自己的生活和生存原點。

 

企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新方向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與環境、社會共生共存發展方針,開始成為疫情下,企業經營者乃至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課題與新的努力追求目標與方向。物流業長久以來一直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潤物細無聲的價值貢獻,面對新的挑戰與社會責任,我們亦需調整發展座標參數,構築新的發展成長坐標系。調整我們的經營格局與思路,包括再度審視點檢自身的企業生態,不僅僅停留在抗禦風險的免疫系統,更需要強化好掌舵未來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支撐保障快速應對行動力和企業生命力的骨骼與肌肉、細胞系統,以全新的姿態與企業行動意志力,力爭在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環境和社會貢獻上,再度塑造自己。

 

思考二:賦能自身 “勝者方程式”

聚焦事業本質,挖掘新價值,

再度賦能自己的“勝者方程式”

     物體運動通常不是因其內在屬性,而多是受其外在之“引力”作用使然所致。因此,當一個物體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將會持續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接受的物理學共識。由“引力”和“慣性”認識所形成的,以針對物體行動軌跡追蹤比較研究思考方法,又稱作“線性思維”。線性思維長期以來,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思考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思考與大腦,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思考模式。但當環境發生巨變,更多的不確定性,開放系統內能量相互碰撞疊加影響的非靜態環境下,如果還停留並拘泥於這種傳統的管窺症般的固化思考模式,僅僅停留在對事務表像要素做追蹤與求索,詮釋、界定運動軌跡的話,則很難真正探求到事務本質,難有事業上劃時代的新發現與新思路。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