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0期-2021年4月] 新時代貨運業大混戰 / 起於外送 終於快遞

[封面故事] 起於外送 終於快遞

 

外送 快遞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傳統快遞物流企業其實早有佈局,但限於與同城即時配送的本質區別,未能形成規模化。

尤其在疫情特殊時期,即時配送站上了風口,值此之際,傳統快遞物流企業會作何選擇?

 

阿里旗下菜鳥網路全資收購即時物流企業“ 點我達”,到順豐試水團餐外送,再到憑藉“疫情東風”,達達集團赴美提交IPO招股書,吸引了眾多資本市場目光,即時物流市場受到市場高度關注。隨著客戶需求品類從外賣向生鮮、商超等延伸,以及需求半徑的擴張,即時配送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據統計,2019年即時物流訂單量約193.4億單,同比增長41.6%,行業規模約1,31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3.8%;預計2020年即時物流訂單量達228.4億單,增幅18.1%。

     尤其在疫情的助推下,配送、線上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務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且用戶逐漸形成線上即時購物習慣,據媒體調研發現,有超過七成的用戶表示在疫情結束後會繼續使用即時配送平台而作為本地生活服務、新零售的底層基礎設施,即時配送網路價值凸顯,成了玩家重要的流量入口。其中,美團、餓了麼等巨頭憑藉自身即配網路,從單一的餐飲外送延伸到多維度的本地生活服務,包括商超、生鮮、服裝等。

     伴隨互聯網企業邊界拓展,傳統快遞同城業務增速放緩,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2019年同城快遞業務量規模110.4億件,同比下滑3%,增速出現首次下滑。但競爭也是機遇,龐大的本地生活服務物流需求,同樣為傳統快遞物流企業帶來了新的時機,馬雲曾預測未來8~10年以後每一天的包裹量將超過10億個。從當前的趨勢推算,在這10億個包裹中,除傳統電商包裹外,同城即時物流訂單亦將是其中重要的增量來源。

即時配送有何魅力?

     即時配送最早起源於外送領域,伴隨外送市場逐步穩定且規模擴大,延伸業務場景、擴展品類成為趨勢。同時在同城多元場景下,消費者對即時性、便利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值此時機,專業的即時配送企業應運而生,倍受資本青睞。其中,阿里押注快速增長的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和“蜂鳥配送”,將其融入阿里生態;京東則與中國最大眾包物流平台“達達”合併。

     2018年4月,阿里以95億美元收購擁有龐大即時配送運力—蜂鳥配送的餓了麼,成為阿里新零售落地的重要支撐。同年7月,阿里旗下菜鳥網路戰略投資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至2020年初完成對點我達的全資收購。點我達承接餓了麼的眾包訂單外,還覆蓋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物品取送、商品代購、快遞末端攬派等,截至2019年11月,點我達快遞業務量占業務總量的46%。

     截至2019年末,達達快送業務覆蓋中國2,400多個縣區市,日單量峰值約1,000萬單。達達通過眾包交付網路形式性,優化高峰時段與非高峰時段的運力資源調配,降低固定成本;同時憑藉先進的技術基礎設施和交付能力,構建了眾包交付網路的行業壁壘。與京東到家合併後,達達形成了零售平台和即時配送兩大業務線,並與京東物流在最後一公里的送貨服務上展開合作。2020年達達集團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

 

 

傳統快遞佈局即配業務

     不同於傳統快遞先攬件到網點,送到分揀中心後再到網點,然後進行配送的物流模式,即時配送則更為集約、高效,是深入到“毛細血管層級”的末端配送模式。即時配送充分利用本地同城店鋪中的貨物進行物流配送服務,節省了分撥中心、電商倉儲和長途運輸的租賃運輸成本。而且,即時配送不存在配送幹線,其物流組織模式取決於訂單分佈,而訂單分佈則由消費需求決定,基於此,各大快遞巨頭紛紛站隊即時配送。

     傳統快遞企業佈局即時物流始於2016年,順豐推出即刻送業務,主要為餐飲外賣、商超、生鮮、蛋糕、鮮花等行業提供圍繞店鋪周邊3或5公里內的同城專人即拿即送服務;2017年圓通推出“計時達”,涵蓋即時配送、同城限送、省際限時3款產品,主要提供針對貴重物品、3C產品遞送以及個性化配送等高品質、高時效服務,採取“無需中轉、直接送達、即取即送”模式,承諾在2小時內送達;􀀂達於2018年初切入即時配送領域,佈局同城0~4小時內的即時配送業務,其即時配送產品“雲遞配”主要涉及個人同城配送訂單、餐飲、商超、鮮花O2O訂單及韵達快遞配送訂單;中通則上線了“CityExpress”同城即配業務,主打同城4小時配送。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