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0期-2021年4月] 新時代貨運業大混戰 / 讓快遞包裝“綠”起來

[封面故事] 讓快遞包裝“綠”起來

 

快遞包裝 包裝材料 綠色包裝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快遞包裝的“綠化”之路還有多遠?

於“互聯網+”大背景下,網購快遞經濟不斷發展。根據中國國家郵政總局統計,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600億件,自“十三五”以來,中國快遞包裹的增加量達到每年100億件,連續6年超過了美國、日本、歐盟等一些發達經濟體。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快遞業務量的大幅增長必定伴隨激增的快遞包裝廢棄物,而且大多數快遞包裝都是單次使用的,回收率較低,最終會演變成難以計數的包裝垃圾,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預估的資源浪費。中國2019年1月施行的《電子商務法》明確強調:“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因此,如何推行綠色快遞並實現再循環利用,是擺在社會各界的困境之一,如何協調綠色發展則是當前快遞業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基於此,本文以浙江金華市為例,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訪談、調查數據和對比分析等方法,闡述傳統快遞的缺陷、綠色快遞發展的現況,並從多個角度切入,通過一一比較,在目前已有的理論基礎上革新並創立相關可行性模型,這將促進中國實現快遞包裝綠色化進程。

 

由消費者角度 看待綠色快遞包裝

     對消費者而言,網購大多是為了便於得到自己所要的物品,得到商品以後,商品以外的其他部分無論是否完整,一般人都會選擇直接丟棄,似乎沒有二次使用的必要。根據文獻調查顯示,大部分城市的社區很少將快遞包裝進行有效的再利用,往往是被回收站作為廢品收購。不僅如此,在垃圾分類體制還未健全的今天,許多人更是將快遞外包裝隨手丟棄於垃圾桶內,各種垃圾混雜在一起,加大了回收成本,給回收工作造成一大難題,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的浪費。

 

由企業角度  看待綠色快遞包裝

     當前眾多企業採取了快遞包裝回收措施,如北京、上海等都已啟動紙箱回收計畫。現已小有名氣的“菜鳥回箱計畫”、蘇寧易購的共用快遞和回收站,都為綠色快遞包裝的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快遞包裝環境污染問題,企業如果在宣傳產品的同時,為自己的企業建立環保機制,使用綠色快遞包裝,必將更受消費者歡迎,產生品牌效應。實行紙箱回收,搭建綠色銷售平台,簡化快遞包裝,提高包裝材料的品質,做到快遞包裝便捷標準化,對企業宣傳無異錦上添花。快遞企業及電商平台在意識到綠色包裝的發展趨勢後,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紛紛走上包裝綠色化之路,這對其他快遞企業發展綠色包裝將起到引領作用。

 

由政府角度  看待綠色快遞包裝

     政府的積極引導非常重要,國家和各級地方立法機關不妨出台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快遞包裝回收機制。中國國家郵政局於2016年發佈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指出要謀劃快遞環保包裝的實施工作,提高快遞包裝的利用率,減少包裝資源浪費,保護環境,降低污染,促進快遞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快遞面臨的挑戰

     現階段快遞行業仍以傳統包裝為主,產生大量環境污染物。這種現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相關商品銷售企業及物流公司缺乏環保意識,且完全追求利益最大化,從而採用成本低廉的難降解材料用於快遞包裝,顯然難辭其咎。此外,目前由快遞包裝引起的相關環境問題,與諸如水體、土壤與大氣污染等問題相比,並非十分緊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對快遞包裝回收的法規以鼓勵性為主而非強制性。

     傳統快遞包裝材料以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為主,這些材料延展性較強,經濟實惠。但是作為高分子聚合物,需要特殊條件才能有效地被分解,缺乏合理有效的處理技術,多採用掩埋、焚燒等方式,將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快遞包裝材料材質較差並缺乏循環利用技術,快遞數量增加的同時變相使工作人員的壓力指數上升,在“雙十一”等購物高峰時段尤其明顯,大部分快遞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實際上,暴力分揀的情況並不少見,不僅損害了快遞包裝材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收包裝的難度。中國目前更多依賴於消費者個人和快遞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但是僅依賴於目前有限的鼓勵性法律規範遠遠不夠。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