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7期-2017年6月] 探索新模式 突破冷鏈行業困局 / 拓展產業鏈,構建生態圈 向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專欄] 拓展產業鏈,構建生態圈 向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奮力挺進 專訪中通快運董事長 賴建法

 

中通 跨境電商 快遞

 

文章來源:編輯部

 

 

早在2014年的中國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就曾提出,要“推動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運營商轉型,將業務板塊由‘1+1’向‘1+3’拓展,在標準快遞和國內電商快遞基礎上,著力發展服務先進製造業快遞和跨境電商快遞。”2016年11月,馬軍勝局長在國家郵政局年度會議上,又以20個字總結了快遞行業的發展方向:“打通上下游、形成產業鏈,畫大同心圓、構建生態圈”。(※備註:快運就是台灣的零擔貨運。)

對於企業而言,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戰略,以順應不同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未來快遞行業將會如何發展?本刊有幸邀請到中通快遞董事局副主席、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為讀者分享中通如何劍指快運,打造快遞全域供應鏈服務,落實“1+3”政策。

 

進軍快運的原因

政策原因

所謂“1+1”向“1+3”轉變,就是在標準快遞和國內電商快遞基礎上,著力發展服務先進製造業快遞和跨境電商快遞。談及快遞行業“1+3”的轉變,賴建法理解為快遞和製造業、服務業的融合。

市場需求

除了政策原因,市場需求也是促進中通快運業務快速發展的因素。以家電傢俱網購市場為例,其中大家電(平板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在2016年上半年的增長率達到47%,整個家電市場同比上漲35%,達到了1,848億元人民幣。

在中通創立之初,整個快遞市場對於快遞和快運的區別不明顯,快遞企業包括中通對大小件都會延攬。在“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下,製造業將會迎來長足的發展,加上隨著中國電商業進入瓶頸期,增速放緩,以電商為主的快遞件顯得相對單一。所以中通快運的成立,不僅順應了市場趨勢,也豐富了中通的產品線,更是貫徹了中通“用我們的產品,造就更多人的幸福”的使命。

 

用快遞的時效做快運

快運和快遞只一字之變,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業務主體。快運和快遞在服務物件、時間、品質上都不一樣,因此需要企業在開展業務時使用不同的設備和人員。賴建法認為,在管理上,快運相比快遞更加簡單;在服務上,快運更加複雜。快運不僅要將貨物送達至客戶,後續的服務同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總結而言,快遞業主要解決的是電商需求,快運則是解決各方面需求。中通首先提出了“以快遞的時效做快運”的核心理念,依靠在快遞業務方面積累的客戶資源和業務基礎,通過強有力的整合為開展快運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創新應對市場競爭

同時,中通還需要面對來自市場的激烈競爭。目前的快運市場,除了有德邦、安能、佳吉等老牌勁旅,還有通達系等新進者,加之快運市場對價格相當敏感,所以中通在做快運業務時必須要有創新。對此,賴建法說道:“既然是要「以快遞的時效做快運」,那麼就要求我們做到‘快進快出’,採用標準化的倉儲管理,從各個方面來建設中通快運的品牌。從操作層面來講,目前的快運業大多是人工作業,包括轉運中心的自動化水準很低;傳統的快運業都是配載,車輛必須裝滿才能發車。這些都是中通在快速提高的地方。例如提高自動化水準,我們希望能夠將原本2個小時卸車時間(車輛為9.6m的標準車廂)減少至1個小時,甚至更少。因為在快遞業,2小時可以提升至15分鐘。再者就是傳統的倉庫,有堆貨區、碼貨區、配貨區、出庫區等各個區域以及相應的流程,做不到‘快進快出’,中通也不認可這種模式。中通的倉庫以周轉為主,所以中通的倉庫必須兩面皆可進出貨。舉個例子,傳統的快運企業用5萬平方米的倉庫,一天最多處理800~1,000t貨物,而中通的目標則是3,000~5,000t。”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