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7期-2017年6月] 探索新模式 突破冷鏈行業困局 / 攔路虎當前,生鮮電商突圍有道

[特輯] 攔路虎當前,生鮮電商突圍有道

 

生鮮電商

 

文章來源:編輯部

 

 

2016年年初,曾經的順豐優選CEO崔曉琪說:「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電商了!」一文在網上引起熱議,進入生鮮電商行業兩年,換了兩家公司,依舊沒有在這片新天地打出名堂,讓她萌生退意。回首2016,一大批生鮮電商從業者倒在路上,幾乎每個月都有企業傳出負面新聞,倒閉、裁員或被收購,其中不乏曾經風生水起的美味七七和壹桌網。高成本低利潤、產業分散、客戶黏度低三大攔路虎當前,大多數生鮮電商都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如何突圍?

 

生鮮電商的三大攔路虎

高成本低利潤

生鮮食品保質期短、易損壞,因此必須採用冷鏈物流。而冷鏈物流向來被視為物流領域的“珠穆朗瑪峰”,基礎設施複雜,投入大。據瞭解,一個標準化冷庫建設成本需要每平方米2,500~3,000元(單位:人民幣,下同),是普通倉庫的4~5倍,冷鏈物流比起一般貨物的物流成本高出40%~60%。

與高昂的投入相對應的是極低的利潤。生鮮商品是蔬菜瓜果、水產品、肉禽、乾貨等農產品,其毛利率一般只有20%~30%,即使是進口產品,其毛利率也不會超過50%。高投入低利潤,收支不平衡,結局顯而易見是關門大吉。

 

產業分散與冷鏈集約相悖

生鮮食品的產地不同於其他電商產品,可以集中在一處,例如一家服裝生產商可以生產多種類、多款式的服裝。而生鮮產品的產地無法統一,可能哈密瓜來自新疆、荔枝來自廣東、香蕉來自海南......既加重了採購費用,也加大了產品品質管控難度。不同的產品種類,彼此儲存標準不一,中國冷鏈運輸標準,要求在提供標準的冷凍運輸車輛的基礎上,肉類、速凍食品等採用冷凍運輸(-22℃~-18℃),水果蔬菜、飲料鮮奶等採用冷藏運輸(0℃~7℃)。相比中國,日本的冷鏈溫度帶分層更加細緻,詳見下表。

存儲要求不同,對儲存設備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規格標準無法統一,投入力度和資金更大。為了節省成本,也為了實現對整條供應鏈的掌控,生鮮電商的冷鏈基礎建設就必須集中,採購鏈分散與倉儲基地集約相悖,管控上又會出現很多漏洞,例如一些運輸司機為節省油費,半路關掉冷氣,無法保證真正實現全程冷鏈,又加大了商品損耗,二者相悖,得不償失。

 

客戶黏度低

年輕消費族群要求高,中老年消費族群不買帳,客戶黏度低也是讓生鮮電商玩家頭疼的問題。生鮮電商消費主力是白領一族,他們大都追求綠色新鮮的生活方式,有相對的消費能力,卻沒有充裕的時間自己進行採購,且對產品的價格不甚敏感。但是,白領客戶的高消費是要有高標準相匹配的,產品品質、配送服務等一但有一處不滿意,就難以對他們形成吸引力。

此外,生鮮產品作為家庭生活中的必需產品,白領一族大多數並不願意生火做飯,購買頻率低。購買頻率更高的中老年消費族群,又往往由於不會使用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購物APP,以及價格過高而放棄線上購買。據瞭解,很多退休老人有自己的買菜交流圈,大家會每天分享附近農貿市場的優惠資訊和價格,他們有的是時間,願意花時間去省哪怕5毛錢。消費習慣難以養成,生鮮電商自然難以為繼。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