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7期-2017年6月] 探索新模式 突破冷鏈行業困局 / 新零售成生鮮電商 突破困局良策

[特輯] 新零售成生鮮電商 突破困局良策

 

生鮮電商

 

文章來源:顧燁軍

 

中國大陸,從2005年易果網成立算起,生鮮電商已經歷了10餘年的發展。據艾瑞諮詢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497.1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增長率為80.8%,預計2017年則將上漲到1,500億左右,滲透率將達7%。在一片大好形勢下,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盈利卻讓人不忍直視。據統計,到2015年初,中國生鮮電商企業中盈利的僅1%,4%持平,88%略虧,7%巨額虧損。關於生鮮電商企業裁員、暫停服務、關閉加盟站或倒閉傳聞不斷,其中美味七七的倒閉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生鮮電商成"難海〞

生鮮電商雖然是片藍海,但也是“難海”。生鮮電商的難點主要是如何均衡成本與收益,即如何在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保證企業自身的盈利。就目前來講,生鮮電商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其深入產業鏈的程度越來越高,幾乎混合了中間商採購、品牌供應商採購、產地直採和自產自銷等多種模式,用以改變單一貨源模式能力有限的情況,以此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牢牢把控品質。

 

高物流成本成最大難點

除了採購成本,更大部分的成本來自於物流成本,生鮮類商品的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物流高出了40%~60%。而為了能夠提供優質服務,以及達到宣傳中的“全程冷鏈”,不少生鮮電商選擇自建冷鏈物流,但自建冷鏈物流極大地增大了企業的成本,甚至成為了拖垮企業的主因。

美味七七在獲得亞馬遜的2,000萬美元投資後,“自建冷鏈物流”、“直採點(直接採購點)”、“自建加工中心”等關鍵字不斷出現在與其相關的新聞報導中。但是據相關統計,以上海閔行區為例,一個占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專業冷鏈倉庫,每年的租金在540萬元左右,覆蓋上海全市則需要2個類似的倉庫,那麼每年的租金就超過了1000萬元;而且美味七七想在上海開出100個50平方米的直採點,一年的租金費用則需要近9,000萬元,加上人力、設備、損耗等成本,亞馬遜給的2,000萬美元遠遠不夠,更不用提100個店面和50平米的大小,是否能夠覆蓋上海市,和放下美味七七所號稱的5,000個SKU。

而採用協力廠商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儘管沒有重資產的投資,卻要承擔由於中國整體冷鏈物流的不發達,而導致的高昂損耗成本。截止2015年,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22%、34%、41%,因此運輸途中生鮮損耗極大,僅果蔬因倉儲和運輸不當,導致的損失就達到近千億元。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