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6期-2018年12月] 全通路商業模式下的新供應鏈 / 社交電商風頭正好 核心供應鏈能力是競爭關鍵

[封面故事] 社交電商風頭正好 核心供應鏈能力是競爭關鍵

 

社交電商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在傳統電商被巨頭們擠佔、喪失了生存空間後,不少電商將目光投向社交電商,期待用新模式走出自己的道路。

社交電商從“微”到大

    社交電商並不是新奇物種,早在2013年便已有了“社交電商”的概念。“俏十歲”面膜創始人在銷路不暢、庫存過高的情況下,意外通過微信朋友圈的展示和銷售,完成了超過4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的銷售額。緊接著各路品牌跟進,“社交”圈+電商成為熱潮,卻倒在了“三無、假、偽”等不良品手中,一時間社交電商哀鴻遍野,“社交電商不會有春天”。兩年後,拼多多的問世並走紅,讓社交電商再度成為了熱門的商業模式。

    據相關統計表明,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950.1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6,835.8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93.05%,其中增長率最高的為2015年度,達到了98.3%。預計到2018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397.78億,真正實現萬億規模,但是增長率將滑落到66.73%,後續發展或將降速平穩增長。

    儘管從規模來看中國社交電商遠不可同傳統電商相比,但其作為“新”的電商模式,在使用者中確實有不小的影響力。據艾媒諮詢統計,2015年中國社交零售使用者規模為0.92億人,至2017年達到了2.23億人,預計到2018年將突破3億人,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44.2%,真正做到了每4人就有一個在用社交電商。

構建核心供應鏈面對市場競爭

    社交電商之所以能夠受到用戶認可,主要利用了用戶社交圈的背書,相比於賣家的“自賣自誇”以及賣家點評系統,熟人之間的推介更符合“傳統”,也更為消費者所接受。此外,社交電商平臺上賣家對於產品的評測,相關產品的搭配使用也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不過通過用戶相互信任的背書終究不是長遠之道,社交電商的發展還是需要建立自身核心供應鏈。由於“微商”自身並不是交易平台,也缺乏交易監管,因此談論微商的供應鏈建設意義不大,故本文不作討論。

    對於目前主流的社交電商而言,構建自身核心的供應鏈能力,首先是明確自身的定位。合適、準確的定位能夠幫助社交電商們找到符合的用戶群和切入點,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這是零售的基礎。例如:〝禮物說〞,看到了眾多用戶在挑選禮物時的煩惱,對應建立場景;又例如:〝蘑菇街〞,則是以為年輕女性提供有效的購物決策建議,建立自身用戶群;拼多多,則將自身打造成綜合平臺,並通過用戶之前拼團形成低價吸引用戶。由此可見,無論是提供購物決策,或是發動社交達到低價,定位是最主要的。

    其次是對於商品的把控能力,即商品定位和品質的把控。首先是商品定位,幾乎每個社交電商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了電商屬性,而是在積累了一定了用戶量之後才開展了電商模式。對於商品的把握能力首先是把握用戶的需求,這對於大多數社交電商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哪怕是目前被黑“假貨”的〝拼多多〞,作為一個綜合性平台,其對非發達地區使用者的消費心理把握相當到位。哪怕未來拼多多將成為第二個“淘寶”,這樣的戰略也將支撐其整個發展過程。

    另一方面就是對於商品本身品質的把控。商品的品質好壞決定了用戶的複購率,這是社交電商乃至所有商業模式的根本之一。就目前從各社交電商的評價回饋以及用戶的回饋而言,社交電商們的商品品質管控都做得相當不錯,亦各自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例如禮物說,大多數都是直接將用戶推薦至淘寶平臺,利用淘寶完善的商品品質控制體系保證推薦的商品品質;蘑菇街,則是採用了淘寶的模式控制品控。相比之下,拼多多的商品品質則為大多數人詬病,甚至影響了自身在證券市場的表現。

    除了自身定位、商品把握,物流服務也是核心之一。但是遺憾的是,除了如禮物說等直接將用戶導流至淘寶平臺的電商,其他電商在這一塊表現得並不怎麼樣。無論是蘑菇街或者是拼多多等,發貨慢、物流慢的評價屢見不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體驗。相比於京東、淘寶等電商,這些電商的物流完全依靠社會化物流,且平臺對於物流沒有強有力的約束,導致了物流體驗相對較差的結果。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