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6期-2020年8月] 展覽專刊 2020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 ‧ 冷鏈科技展 / 寒冬已安然度過? 屈臣氏轉虧為盈的背後

[封面故事] 寒冬已安然度過? 屈臣氏轉虧為盈的背後

 

屈臣氏 新零售 電商 黑科技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封面故事

寒冬已安然度過?

屈臣氏轉虧為盈的背後

文/編輯部

 

 

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的線下門店因電商的衝擊過得並不如意,而等“新零售”之風乍起,線下門店依然沒有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可謂舉步維艱。
這樣的故事,同樣發生在縱橫藥妝零售江湖十多年的“老鳥” 屈臣氏身上。據數據統計,自2016年起,屈臣氏銷售額開始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4%,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超過10%;2017年同比店鋪銷售額繼續下滑4.3%,2018年第二季度再度下降至1.4%。在這樣的市場表現下,大多數人自然看衰屈臣氏的後續發展,甚至有不少人認為,線下彩妝店如同其他行業店鋪一般大勢已去。
 
屈臣氏轉虧為盈

然而在一片看衰聲中,屈臣氏上演了“王者歸來”。2020年初,屈臣氏發佈的2019年財報中顯示,其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同比增長了3%。值得注意的是,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5年來首次增長,幅度為2%,可見屈臣氏的改革收到了成效。

 

 

 

 

 

線上線下的變革
縱觀屈臣氏的改革,仍然是以線上線下分別展開。線上,利用數位化擴大客戶社群,打造線上下單和門店配送能力,並陸續與菜鳥、餓了麼等平台合作保證配送服務,同時與騰訊、永輝聯手推動自身的零售升級;線下,屈臣氏在門店增加了彩妝品類與智慧設備,大幅調整門店產品結構,去國貨、自有品牌,引進彩妝、潮流品,最重要的是,屈臣氏改掉了被消費者廣為詬病的“貼身式”銷售,轉而利用高科技的無人貨架、虛擬試妝等工具。
而且,過去的5年中,屈臣氏中國仍然保持了穩定的擴張速度,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至2019年,屈臣氏中國店鋪總數達到3,947家,當然,如此在龐大的門店基數,繼續保持以往的開店速度很可能將遭遇瓶頸。
 
零售改革中的供應鏈重塑
屈臣氏的改革成功,也為中國境內主營商品為日用和美妝、護膚品類的零售品牌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進入“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的融合,更多表現為線上下單+門店發貨的形式,這是大多數零售品牌的現狀。因此,是重點發展門店,還是重點發展線上平台或者並重,成為了零售品牌發展的選擇。而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40.5%的受訪消費者認為雙線購模式主要以線下門店為主導,認為線上平台才是雙線購模式主導通路的占比為28.7%,僅30.8%的受訪消費者認為線上線下通路在雙線購模式發展中同等重要。因此屈臣氏著重門店的戰略,無疑是符合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理。畢竟日用和美妝、護膚品類的產品,需要消費者自身親身體驗。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