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國際冷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NEWS—國際冷鏈
歐洲食品過剩無處可去
引發冷凍庫爭奪戰
比利時馬鈴薯加工廠商Agristo,用盡所有的空間儲藏薯條,自家的冷凍庫已經滿倉且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可以外租,一但無法在冷藏庫放進任何食品就必須停止生產,公司被迫每天減少20%的產量。冷藏空間的需求在酒吧、餐廳、運動場關閉後爆發,供應商急著尋找新客戶或可以儲存尚未售出的食品倉庫。通常像蔬菜及肉類產品是新鮮販售,現在卻要跟冷凍食品爭奪相同的冷藏空間。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食品供應鏈嚴重破壞,從美國的空肉架和非洲的飢餓人口增加,食品供應鏈翻轉全世界。在歐洲的製造商和零售商,幾乎不可能找到冷凍機及冷藏空間,倉儲短缺被迫生產減產,意謂成千上萬噸的生產無處可去。出口商也被迫中斷業務,因國際需求急降,貨物滯留在中國導致空貨櫃的短缺,食品原本應該運到世界各地卻被困住滯留,世界最大的溫控物流供應商Lineage估計在歐洲超過90%冷藏設備已經滿倉。
在英國,壓力現在才慢慢增強,因為英國的羔羊季節即將來臨。如果現在你想在英國找到可儲藏冷藏或冷凍產品的,那你絕對找不到。英國冷藏倉庫基本上已經爆倉,沒有承接任何新業務,政府開始解除封城措施,讓冷藏貨櫃從中國回到英國港口,希望重新開放歐洲經濟活動可以減輕庫存,但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事情發展會如何,現在政府放寬措施會發生什麼事,若再發生第二波的新冠病毒,又必須回到封城政策。在此期間,生產者除尋找其他解決方案,農業團體也提倡鼓勵消費者在家大快朵頤享用牛排,因為無法快速地增加新冷庫,現在最好的事,就是試著讓人們吃掉肉品,而不是冷凍它。
.jpg)
.jpg)
為什麼優化冷鏈
可以省下10億劑新冠疫苗
大部分的疫苗為了保持有效,必須保存在溫度範圍介於2-8℃之間。未來新冠肺炎疫苗,若開發出來也是一樣。從實驗室運輸疫苗到需要的人手上,跨越洲際與國境,在運輸旅程每一環節都需要冷藏系統。運輸過程及儲存點若沒有溫度控制則會斷鏈,減少疫苗的效能。科學評估指出全球70%的人口可能會需要新冠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疫苗浪費高達50%,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缺乏溫控。以新冠肺炎的規模,腐壞率浪費可能高達上億個疫苗,即使非營利成本一個價值約$10美元,浪費金額數目仍然大的令人吃驚。
許多政府可能有能力配送疫苗,但緊急又大量的新冠肺炎接種疫苗及預防注射,對於有眾多鄉村人口的國家,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許多國家因為缺乏冷藏冷凍設備而產生食物耗損,而食品加工則是典型耗能的產業,經常需仰賴化石燃料,幾乎食品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於食物損失供應鏈所造成。缺乏冷藏冷凍和損壞就在運輸及加工過程。如果在2050年可降低50-70%的食物浪費,沒有採取化石燃料能源密集方式和危險的製冷劑,就可避免排放相當於10-18兆噸的二氧化碳。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更多精采文章
- 封面故事 智慧黑科技閃亮登場
- 觀點 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
- 專欄 穩健的進擊者 一馬當先要往何方?
- 專欄 客戶體驗是新零售行業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 專欄 醫藥+互聯網背景下醫藥物流人才發展的思考
- 專欄 大件快遞插上雙翼飛向何方?
- 封面故事 醫藥新時代
- 封面故事 第三方醫藥物流迎向春天
- 封面故事 寒冬已安然度過? 屈臣氏轉虧為盈的背後
- 封面故事 做口紅的“馬應龍們”
- 專欄 從數字看日本2018年度 流通業與物流業發展趨勢
- 國際物流 Lazada超級解決方案 助東南亞企業成長為 Super eBusiness
- 市場點擊 集成專案的“複購” 阿斯利康物流中心
- 市場點擊 智慧物流賦能醫藥巨頭
- 封面故事 健康帶來的物流機會
- 封面故事 撐起疫苗安全配送保護傘
- 專欄 盒馬村 農產品產銷對接的新典範
- 封面故事 對症下藥 如何為企業強身健體
- 專欄 窺一落葉而知秋中國醫藥流通市場經歷了什麼?
- 焦點報導 豐富的MRO產品庫存快速的物流處理能力
- 觀點 本土化妝品公司的背後有哪些秘密?
- NEWS 台灣、大陸、日本
- 專欄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智慧物流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