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7期-2020年10月] 智慧科技為鞋服供應鏈提供創新能量 / 透過多元物流服務擴大銷售

[專欄] 透過多元物流服務擴大銷售

 

居家物流 宅配 群眾外包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特約撰稿人

 

專欄—AI

 

戰疫物流系列報導-2

透過多元物流服務擴大銷售

 

文/編輯部特約撰稿人

 

沒有2020新冠大流行之前,物流大多是一種被動性服務,物流只能說是商業活動之間的微血管,商家根據服務費用選擇較便宜的物流業者,消費者也不會認為缺乏物流服務,生活起居無法正常運作;2020年是物流服務的爆發期,疫情初期協助配送防疫物資,在疫情末期需協助配送疫苗,據英國BBC新聞網報導,要完成全球性的疫苗配送,共需約8000架次波音747貨機,這還不包擴地面運輸。因此,物流已變成消費者和商家、醫療機構、政府、社群之間不可或缺的主動脈,如果沒有現今科技輔助下的物流服務,人類在隔離環境中將難以生存。相對的,政府也需要盡快解除管制,讓民眾所需的各項生活物資、醫療、藥品都可透過線上訂購與宅配服務完成。

 

宅配

居家配送的需求逐年增加,是因為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而消費習慣的改變,源自於都市人口集中度越來越高、少子化、人口老化、都市住宅空間有限、以及都會區停車不易、通勤時間增加等因素。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估計,到2030年都會區最後一哩配送服務將比現今至少成長78%,而無人化配送也因疫情的影響敲開了大門。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居家配送有了更有利的說帖,消費者在家消費可避免群聚的風險。現在就連Google對於商家網站的排名,也加入了宅配可用度的指標,也就是說,商家如果提供宅配服務,其搜尋顯示排名就會提升。居家配送的興起,也可以可說是專業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一般中小型餐飲店風險最低的生意擴張方式,與其花大錢尋找其他店面,如果做好宅配,一樣可觸及更多消費者。

日本7-11早在2018年開始提供便利商店商品宅配服務,包括便當、飯糰等超過2800種商品都可24小時受訂宅配,消費者可選擇最接近的便利商店提供服務,而最後一哩的配送是由居住在便利商店附近有空的女性工作者執行。

疫情期間,物流服務不僅產生了量變(需求增加),也產生了質變(型態多元),澳洲政府在今年三月初,提供居家檢疫者,或是超過70歲老人、慢性病患者免費的處方藥宅配服務,所有宅配費用由澳洲政府負擔,澳洲郵政(Australia Post)負責配送;印度德里市政府則是與當地物流業者合作,配送政府所配給的麵粉、米、糖給170萬家戶,甚至開始規劃讓供應商宅配石油、天然氣;英國政府在疫情初期,開放居家隔離者資料庫,讓超市在做宅配時,可優先處理、配送隔離者的線上訂單;日本政府則是特別開放,在疫情期間允許計程車做餐飲配送,讓計程車也成為物流體系的一環。

隨著餐飲的居家配送逐漸成為電商支柱,這個服務會繼續向個人化、高級化、整合化服務延伸,食物要甜一點、辣一點、冰一點、鹹一點…;五星級餐廳的餐飲配送;甚至配送時要順帶幫忙消費者加購飲料、日用品…等一起到貨,使得居家配送成為消費者的虛擬生活助手。

因為全球新冠疫情的關係,反而幫了廠商快速養成消費者網上購物、在家享用習慣,廠商少了幾年的市場培養期,而在新冠疫情過後,又可隨著智慧聯網電視、5G車聯網、消費者身上的個人IOT裝置(如智慧表、智慧衣)可簡單操作訂購程序,讓市場持續壯大。

居家配送的好處是精準,有實際需求才會觸發後續的配送流程,而且用的多為機車、自行車這類運具,在都會區內大街小巷都可快速穿梭,因此預估配送時間可以相當準確;然而,這類機動車輛體積較小,無法額外再加裝周邊感應器,且每趟次服務都需要一位司機,換算下來每趟次的人工成本偏高,而且機車載運的空間有限,只能單趟載運,返程多為空車。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