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1期-2021年6月] 冷鏈 繼往開來 / 新基礎建設冷鏈發展助推器

[封面故事] 新基礎建設冷鏈發展助推器

 

冷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要素,物流新基建(新基礎建設),包括5G、智慧物流園區、自動駕駛、機器人視覺、區塊鏈、大數據等,就成為商業創新的基礎。

 

 

     2020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菜鳥網絡,面向外賣等即時物流訂單,於上海試點“共用快遞櫃”。此前,中國政府提出,加快推進規劃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此時菜鳥的基礎設施已達到全球倉庫數量230多個、合作運輸車輛609萬多輛,快遞網點遍及中國與世界各地達20萬多處,一時間新基建(新基礎建設)成了行業內熱門用詞。

     緊隨中國政府重提“新基建”後,北京、上海、重慶、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陸續公布新基建規劃,其中智慧物流是重點方向。基於此,物流新型基礎設施、冷鏈物流、無接觸配送、無人配送等都將迎來利好。其實在2018年首次提出“新基建”規劃後,物流快遞企業便著力部署“物流新基建”,包括京東物流等企業,率先在5G智慧物流園區、自動駕駛、機器人視覺、區塊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但時值疫情肆虐關頭,冷鏈物流成了其中焦點。

 

喜憂參半冷鏈如何涅槃?

     此前有關數據顯示,冷鏈物流市場一方面由食品冷鏈、醫藥冷鏈需求增長驅動,另一方面得到政策持續支持,市場前景廣闊。2016~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9.2%。其中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總額達到4.81兆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冷鏈物流總收入達2,886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預計2025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5,500億元。同時,伴隨冷鏈新基建政策不斷深入,冷鏈物流各類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據統計,2016~2020年,中國冷鏈庫容量年均增速10%以上,冷藏車保有量年均增速20%以上,冷鏈物流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一切向好的背後是成本居高不下。不久前中國商務部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中國在流通方面仍存在不少缺點。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約為14.7%,比發達國家高出6個點左右,例如發達國家的農產品腐損率不到10%,而中國這一數值約為12%,果蔬類更是高達18%。這一結果直指中國冷鏈供應鏈薄弱,冷鏈物流仍未脫離傳統物流行業的“痼疾”,交通運輸中斷受阻,成了當前中國冷鏈市場供不應求的突出弱點。

     同時,中國冷鏈市場分佈不均,一二線城市的冷鮮配送市場競爭激烈,而城鄉地區的冷鏈市場仍有待開發。而導致易腐食品的衛生安全、包裝品質與新鮮程度參差不齊,還在於當前冷鏈運輸存儲環節的作業要求仍缺乏有效管理。隨著消費需求升級,人們對冷鏈物流企業的輻射半徑、物流時效等冷鏈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要求傳遞到冷鏈產業中,就需要冷庫製冷工藝和技術持續完善,生鮮存儲溫區也需要朝著智慧化、精細化方向邁進。

 

 

智慧化基礎設施的必然

     5G、大數據、人工智慧及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涵蓋的諸多領域均指向數位化,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冷鏈工藝和精細化進程的重要抓手。在這一方面上海身先士卒,最新發布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拓展智慧末端配送設施投放範圍,推動多方合作、統一佈設用於藥品、商超用品、蔬菜鮮果等不同品類物件的多功能櫃;還要推動智慧售貨機、無人販賣機、智慧微菜場等各類智慧零售終端加快佈局。近年來,隨著各種利好政策頻繁發佈,電商、快遞等企業紛紛加速佈局冷鏈物流,其中京東、順豐的成長最為迅速。

 

完善智能冷鏈設施

     2017年京東物流首度與國際物流巨頭雅瑪多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開啟了其進軍冷鏈領域之路。京東物流已在10個城市建成13個冷鏈倉,B2C網路覆蓋超過300個城市,倉庫日均訂單處理能力達百萬件。京東倉庫覆蓋超低溫、冷凍、冷藏、控溫四大溫層。除了自營的冷倉,京東還和部分供應商之間合作建立了協同倉。

     這些協同倉由供應商在原產地建立,其中應用的管理系統、作業流程、培訓工作和物流冷鏈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則由京東提供。除了完善冷庫基礎設施,京東還配置了溫控在-18℃~10℃區間的冷藏車,升級至第四代材料規格符合美國FDA標準的智慧保溫箱,以及可以進行嚴格的溫控檢測及追蹤、保證各溫層生鮮商品,在流轉過程中新鮮度的控溫設備。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