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3期-2020年2月] 物流資產+智能設備開啟新服務 / 打造圖像識別分揀系統斬獲出乎意料之效益─華歌爾伏見...

[焦點報導] 打造圖像識別分揀系統斬獲出乎意料之效益─華歌爾伏見物流中心

 

圖像識別分揀系統 華歌爾流通 標籤 自動化

 

文章來源:轉載自日本流通研究社 《Material flow月刊》

 

每天認讀2,000次標籤,熟記400個商品規格……華歌爾分揀員對如此高強度工作狀態習以為常。當基於圖像認證方法的分揀系統在華歌爾伏見物流中心南樓建成並投入運行後,員工作業每工序的時間減少2.5分鐘,生產率提高15%。華歌爾流通高級顧問牧 邦彥先生感慨道:感覺新系統給予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回報。

球家喻戶曉的華歌爾集團,旗下專業的物流公司—華歌爾流通株式會社(下文簡稱:華歌爾流通)2000年由華歌爾集團內部物流部門成立單獨法人,致力推進改革物流業務水準,成長為第三方物流公司。除自家品牌業務外,2007年華歌爾流通與Wing品牌物流部合併。

此次,本刊將聚焦華歌爾流通“圖像認證系統”進行深入探討。據華歌爾流通高級顧問牧 邦彥先生介紹,引入該系統的是華歌爾流通物流基地之一,京都伏見物流中心南樓。該中心北樓負責Wing品牌採購和出庫的動脈物流,南樓負責華歌爾流通和Wing品牌退貨中心的靜脈物流,整個中心的基本資料如圖1所示。

南樓每年接受門店約900萬件退貨,華歌爾流通從總部拿到產品規格書,按照規格書的規定將退貨商品翻新,使其與從工廠收到的新產品規格相同,流程如圖表2所示。華歌爾流通最初為完成翻新業務引進新系統,經過退貨統計處理後進行商品翻新,重新在店面進行銷售。

以前的難題是,在退貨處理過程中,要將門店退貨與專櫃退貨商品進行區分,設定機動靈活的重新販售價格,按照大約400個規格進行正確地分類統計處理。商店標籤上的條碼不包括用於分類退貨的資訊(品種、大小和年份),大多數退貨產品的條碼都剪掉,以防價格混亂。因此,篩選只能依靠人眼閱讀詳細文字資訊來完成,這項工作只有10~15年經驗的超級熟手才能完成,對工作人員的要求非常高。

在圖表3所示的產品標籤中,用於對退貨進行分類的關鍵標識資訊有三類:尺寸、標籤文字和年份。除尺寸外,這些資訊都是細小的字母、數字串。但是,華歌爾流通擁有多年經驗的熟手,能夠記得過去五年中銷售的商品品種(華歌爾會在產品製造後的五年裡,不斷通過各種通路進行銷售),所分別對應大約400個規格中的哪一個,並瞬間對商品進行分類。為了方便工作人員確認,華歌爾流通還為工作人員配備了400個帳戶像百科全書般的寫真集。

如此一來,退貨分揀是一項相當繁重的工作,需要肉眼閱讀和準確記憶,甚至熟手也可能會犯錯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推進,預計今後的錯誤率將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因此,牧 邦彥先生考慮能否將這一操作自動化,他的著眼點在於既然無法使用條碼,那還不如通過機器有選擇地閱讀標籤上的文字資訊來進行篩選。於是決定開發這一系統,希望達到像高級版圖像識別功能OCR的效果。

通過將分類工作系統化,產生如下效果:

牧 邦彥先生說:我們問了幾家供應商,得知目前的技術水準已經足夠實現這一功能,但好像沒有能立刻投入使用的現成系統。因此經過研究之後,我們決定與大日本印刷公司(DNP)共同開發這一系統。2018年6月,基於圖像認證方法的分揀系統,在伏見物流中心南樓建成並投入運行。

在圖表4對比系統,投入使用前後的處理工作流程中,如圖左側部分的傳統處理流程(圖中的“正常工序”),資深工作人員靠肉眼閱讀標籤上的字符資訊並將其分類。當前仍然有一部分工作採用傳統方式(相片1),工作人員靠肉眼識別標籤並瞬間做出判斷,將退貨商品分類到規定的盒子中。

毫無疑問,工作人員必須正確解讀標籤,這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壓力。完成工作後,工作人員很有可能因為擔心出錯而再次檢查標籤。工作人員擔負如此沉重的精神壓力,發生錯誤無法防止。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