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3期-2020年2月] 物流資產+智能設備開啟新服務 / 智慧供應鏈背後的物流驅動力

[封面故事] 智慧供應鏈背後的物流驅動力

 

智慧物流 智慧供應鏈 工業4.0

 

文章來源:編輯部

 

“工業4.0”概念,並不僅僅侷限於工廠內部單環節的智慧化,而是通過製造、物流的智慧化,推動供應鏈的智慧化,真正提升供應鏈的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著“工業4.0”的普及和深入推動,供應鏈的智慧化也成為了重點之一。相比於傳統的供應鏈模式,智慧供應鏈能夠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效益,還能夠針對傳統供應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主回饋,幫助企業不斷調整供應鏈運營策略,以保證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供應鏈的“智慧”體現

       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供應鏈的智慧化成為了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而供應鏈的智慧化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生產端智慧化

       首先是生產端的自動化。由於兩岸部分地區的人工成本過高或是工人缺少等原因,不少企業已經開始了自動化生產線的升級,希望能夠代替相對不穩定的人工作業。以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數據便可略知一二,據統計,目前中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6.8億美元左右,其中工業機器人約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約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約為7.5億美元。同時,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七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汽車領域仍然作為最大的應用領域,3C製造則成為增速最快的領域。

      美的集團廣州南沙智慧工廠就是最好的縮影,在這裡,生產車間通過各類機器人或機械臂,自動精確地完成折彎、注塑、組裝、運輸、包裝等多項複雜操作,生產線已經實現了65%的自動化共計200多台各類型機器人,處於全行業領先位置。

 

供應鏈數位化

第二個則是供應鏈整體的數位化。供應鏈涵蓋了採購、生產、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將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在傳統供應鏈下,每個環節的數據相對割裂,因此各環節之間銜接比較被動。而在供應鏈數位化之後,每個環節的數據被放到同一框架中來分析,計畫的制定和執行,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前一環節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整體供應鏈的目標而存在,讓供應鏈形成“柔性”。在此基礎上,通過AI等手段,分析前端客戶需求,通過柔性供應鏈,真正發揮“智慧”的價值。

 

物流智慧化
助力供應鏈智慧化

       在供應鏈智慧化的過程中,作為供應鏈中的重要部分,物流也在不斷地智慧化,反過來也推動了供應鏈的智慧化。

 

硬體智慧化

       最顯而易見的是倉儲端的硬體智慧化。自從“工業4.0”、“AI”、“智慧製造”等概念火熱之後,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化分揀系統(包括自動化分揀線和AGV揀選系統)、輸送系統等等也不斷地成為了行業熱點,京東亞洲一號、國藥二期以及菜鳥、波斯登等物流中心的智慧自動化更是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此前,內外不少人士表示,設備的自動化並不代表著“智慧化”,而從當下的發展現狀而言,不少設備已經具備了智慧化的特點。例如在CeMAT ASIA 2019上,極智嘉與快倉等AGV機器人,能夠同時處理數百台AGV的運行與數據抓取;英特諾推出的全新的直流平台化產品系列滾筒,能夠生成、抓取一百多種如啟停次數、處理載荷和通電時間等信號,並傳輸至系統以供客戶參考設備的運行情況和診斷資訊。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設備從自動化升級為智慧化後,自動化輸送分揀也將更加智慧。

 

軟體智慧化

       其次軟體的智慧化。相比於硬體,軟體的功能和作用相對不那麼直觀,相反軟體的重要性比硬體更高,即“軟體定義硬體”。ERP、WMS、TMS、MES等系統的上線,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觀察物流過程中各環節運行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軟體的智慧化。軟體的智慧化主要體現在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例如不少快遞企業成立的數據中心,通過數據和軟體不斷做出優化的決策,這些也是供應鏈實現數位化的基礎之一。此外在冷鏈端,依靠物聯網技術和TMS的結合,不少企業實現了冷鏈的全程視覺化,降低了冷鏈運輸環節中的不可控,保證了運輸品質。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