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產地直銷保鮮了嗎?
文章來源:編輯部
專欄—探索
產地直銷保鮮了嗎?
文/編輯部
為什麼要買“產地直銷”?除了便宜,更多的是信任產地直銷的品質。
產地直銷越來越常見.jpg)
.jpg)
2020年4月,號稱中國網紅的羅永浩,正式開始直播帶貨,在幾天的直播中,羅永浩帶貨的商品除了電子產品外,還有為數不少的生鮮產品如小龍蝦、雪糕,甚至還推出了1分錢5斤的秭歸春橙。
近年來,生鮮品通過傳統的B2C通路販賣越來越常見,例如陽澄湖的大閘蟹、陽山水蜜桃、贛南臍橙等等,其中“產地直銷”作為宣傳的特色,幾乎被運用在每項產品的廣告中,也成為了商戶保證品質的證明之一。而這也帶動了農產品生鮮物流的需求。除了本就重點投入此領域的專業生鮮電商如本來生活網、盒馬、叮咚買菜等,在淘寶等平台,仍然存在著眾多“散戶”賣家,用簡陋的包裝,為消費者送去一箱箱產品。
消費者注重品質,保鮮成問題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包裝好壞無所謂,重要的是產品品質。事實上,不少產地為了保證水果的品質,基本採取了預定+提前採摘的辦法。例如以贛南臍橙為例,果園開始在通路接受訂單,在訂單確定後採摘,然後通過合作的物流商交付給用戶。這樣的好處是使用者收到的產品基本都很新鮮,但劣處就是立刻食用口感欠佳,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享受到更好的口感。不過臍橙商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身商品上市時間處於秋冬季,環境溫度已經保證商品不需要更多的冷鏈保證,同時產品自身存在著一定的抗壓性,其交付狀態基本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換成楊梅就不行了,楊梅上市時值夏日,必須使用冰袋等輔助手段,否則物流再快也無法保證商品品質。
這也是大多數“產地直銷”目前的物流狀態,當然這也是受制於農產品生產現狀所致。眾所周知,農產品生產端特點以小、散為主,集中管理難度大,由此也導致了各家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對此,不少生鮮電商採取的應對策略是將供應鏈延伸到產地端,合作甚至自己開發相應的產品,以標準化的形式來提供給消費者。有資深生鮮電商專家表示,“生鮮品作為標品化來銷售,才能夠通過B2C這樣的傳統電商通路創造更多的價值。”
難以形成規模化的後果,是生產端對於成本的承受能力偏低,而冷鏈物流又恰恰是整個銷售中成本最高的一部分。對於走向批發市場的產品,農戶能夠採用土辦法如棉被+冰塊等方式來進行保鮮,但是走B2C通路的商品,則很少採用冷鏈保障。同樣,產地預冷也因為成本高、使用不方便而被拋棄。除了一些高附加值產品如大閘蟹等,平價水果等農產品很少能夠“用得起”冷鏈。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更多精采文章
- 專欄 百花齊放下冷鏈「殊途同歸」
- 專欄 為更好而改變 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 不要被騙了冷鏈模式創新已達冰點 企業回歸本質吧
- 專欄 後疫情時代下的冷鏈物流發展趨勢與需求
- 專欄 再問新零售 『盒馬』有什麼魔力?
- 焦點報導 賣魚從零開始自動倉庫發揮最大效益—名昇海產高雄物流中心
- 封面故事 生鮮批發市場與在家吃火鍋的碰撞
- 封面故事 手搖奶茶店是冷鏈的新增長點嗎
- 封面故事 讓買菜像自來水一樣轉開就能享受“生鮮”
- NEWS 台灣
- NEWS 新冠肺炎將如何改變中國新鮮食品產業
- 市場點擊 完美適配冷庫通行口的竅門
- 專欄 人生五味缺不了調味品供應鏈的變革
- 封面故事 推動聯網技術改善冷鏈物流管理
- 市場點擊 台灣全日物流為客戶開發中國及一帶一路市場
- 專欄 戰疫物流系列報導之一 供應鏈質變
- 封面故事 產業延伸真的水到渠成嗎專訪天環集團副董事長 林錦增
- 國際物流 馬來西亞GoLog為農漁民鏈接平台
- 專欄 從全球冷鏈的格局觀探討中式冷鏈基礎模型及配套佈局
- 市場點擊 大東羊食品(鮮活實業)引進邰利的全新環保節能保溫車廂全力開發連鎖茶飲配料通路
- 觀點 新零售策略規劃客戶為王的4.0世代 3
- 國際物流 批發行業的生存之道必須成為物流資訊平台 三菱食品的供應鏈戰略
- 封面故事 中央廚房能成為一門好生意嗎?
- 封面故事 從地頭到餐桌我們關心的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