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6期-2022年4月] 以科技運營物流資產 / 倉配一體風口還在?

[專欄] 倉配一體風口還在?

 

倉配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對快遞企業而言,貨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大的踏實。


“貨”生焦慮
對“倉”期望

       
至今日,中國快遞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肯定無需言表,無論是老牌勁旅還是新晉權貴,都在思考如何在增量和存量市場上謀求更大的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業務同質化、上游訂單“綁架”,也不斷困擾著快遞企業的發展。

        這背後的核心,是快遞企業對於“貨”的焦慮。而為了緩解或者解決這樣的焦慮,中國快遞企業主動出擊,或採取“去電商化”策略,或搭建自身電商平台,甚至入局近場商業。但時至今日,除了以快遞為基礎所開發的新業務之外(如大件快遞、時效產品、同城即配等),均未能為快遞企業突破市場傳統格局提供強有力的幫助。例如在“去電商化”方面,中國快遞行業至今未能擺脫以電商件為主的業務形態,甚至連順豐都親自下場開始爭奪電商件市場,快遞自建電商平台則從來沒能“成功”起來過。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快遞企業就此認命。

        作為效率時代的產物,倉配一體被視為互聯網商業交付效率和品質提升的關鍵手段,甚至成為了影響早期互聯網商業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還為互聯網商業創收創造了新的途徑。作為下游服務商的快遞企業,自然也明白“倉配一體”對自身發展和轉型的重要作用。但彼時現實的挑戰也制約了快遞企業發展倉配一體的雄心。

挑戰重重
上游壟斷自身
服務體系未起

        下游服務商開展業務最大的挑戰來自於上游。對於互聯網商業而言,自營倉儲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加強訂單與貨的緊密性,自然不會坐視物流服務企業對自身的地位和業務提出挑戰。而且相比於互聯網商業平台,快遞企業似乎有著天然的劣勢,核心原因在於訂單被上游平台所掌握,否則也不會有“去電商化”的策略來應對平台話語權逐漸加重的情況。

        同時,對快遞企業而言,倉儲服務是一個全新的業態,如何構建並讓客戶信服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從市場的發展看來,只有京東物流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倉儲的基因,其本身得益於京東商城的孵化形成了完整、高效的倉配一體服務優勢,這是其他快遞企業不曾有的優勢。因此,儘管早在數年前中國快遞企業紛紛低調進入倉配一體,但反響平平,僅僅是聊勝於無的狀態。

持續建設服務能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快遞企業在倉配一體上放慢了腳步。2018年,順豐以55億元人民幣收購DPDHL在華業務,並成立順豐敦豪供應鏈(後改名為順豐供應鏈),成為當時行業的焦點。對中國快遞行業而言,配送服務體系的建設顯然已經相當成熟,倉儲服務能力的建設才是影響倉配一體業務的關鍵。那中國快遞企業的倉儲服務能力又如何呢?

        據各大快遞官網顯示,除順豐、極兔之外,其餘知名快遞如EMS、中通、圓通、申通、韵達等早就上線了自身的倉儲服務,服務名稱基本以“供應鏈、雲倉”等為基礎,例如申通雲倉(2013年成立)、圓通雲倉(2012年建設)、韵達供應鏈等。中通則是將此類業務歸類於對總合作選項內,以不同領域和行業來展示自身的服務能力。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