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文章來源:陳巨星 總編輯
四月底應邀參加了美商UTi百吉物流公司,位於臺灣新北市鶯歌區的大臺北物流中心開幕典禮,占地18000坪(59400m2)的新物流中心,碼頭設施完善,內部空間完全依照客戶的需求,設置氣調庫,合理的佈局與空間利用,加上隔熱外牆與雨水回收迴圈使用的綠能設計,讓UTi百吉物流脫胎換骨更上一層樓,挾帶著美商的資源,將管理模式帶向國際化,現場的管理性標語或KPI指標,都是以中英文雙語標示,作業安全管理與單據管理都是國際標準化,就連客戶也都是以國際性大企業為主,是客戶到哪裡,物流服務就到哪裡,這將代表著:原來由臺灣本土物流企業所服務的國際客戶,如雀巢、強生、P&G、亞培、聯合利華等外商快消品業,物流業務在原母廠總公司,直接就被外商物流業拿走,國內物流企業根本沒辦法進入評選,更不用說獲得業務了。國外的貨主企業,在評估外包物流業務時,是由物流服務業做出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給貨主企業評估,3PL是用提案行銷的方式爭取客戶,貨主則是依3PL最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如一站式服務、國際化的完整性資訊系統、外文能力、正確又快速的供應作業能力、庫存管理能力、削減供應鏈物流總成本的能力等,以綜合能力來選擇委外的3PL公司,當然,物流費用要合理,物流費不是唯一評估的條件。
臺灣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本土企業也逐漸能夠接受外商的做法,不是一昧的選擇低價的物流服務,已跟上歐美先進國家的水準,而是選擇供應鏈的最佳服務商,臺灣的3PL除外商客戶外,也能受到本土客戶的青睞。近年來,許多外商紛紛擴大臺灣的經營規模,大昌華嘉、裕利、嘉裡大榮、IDS利和、ID中法興、嘉柏等,是為了將大中華物流產業面擴大,服務才能更全面性,服務外商也服務臺灣企業,因為臺灣企業已步入世界市場了,服務了臺灣的企業,就拿到了台商在世界的物流業務。而臺灣的國際物流業如中菲行、世邦國際物流、台驊物流,好好物流、萬達物流等也跟隨大型客戶的腳步如華碩、宏碁、台積電、鴻海、捷安特等,在客戶的生產與銷售地,設立物流服務據點,協助客戶的國際供應鏈市場佈局。
>> UTi美國高管們 >> 利豐集團租下3萬平米倉庫
>> 百及UTi的管理看板 >> ID中法興蘆竹物流中心
大陸產業發展時間較短,正處於浮而不實階段,為求表現也為求個人利益,大部分則還屬於選擇黑箱的、低價的物流服務,觀念的改變還需要很久的時間。目前,大陸的物流環境與管理混亂,造成外商進入困難、發展困難、管理困難,雖是如此,外商貨主企業,大都還是選擇外商3PL,一部分選擇一些優秀的本土3PL服務商。
大陸市場太大,就算外商貨主選擇了外商3PL,本土的3PL還是有很多本土客戶可以服務,若服務能力更好,那麼外商也能接受的。惟是,產業界的領導們,應該徹底的去認識,開疆辟土階段已經過去,現在已經進入治理江山的階段了,“管理”才是正道。大陸企業大都還是以“人”來管理,用大量的人來管大量的事,採購大量高級的設備來管很少的作業。貨運業務的招標,高性價比是騙人的,只要是價格低,就能中標,服務好壞,以後再說,企業供應鏈淪入惡性循環中,要知道,物流成本只是供應鏈成本的一部分,企業要考慮的是綜合的供應鏈成本,“便宜沒好貨”是永恆的真理。
更新日期:2013/7/1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