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陳巨星 總編輯
世界在變,商業環境變得更快,物流服務變了嗎?很可惜的,目前,傳統冷鏈倉儲與運輸物流服務模式,還是沒變!要如何變呢?就從流通業的本質“買賣”,重新思考!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絕佳創新模式!
去年,就我所知道或參與的兩岸冷鏈物流合作項目中,有幾個項目已在動工或已完成啟用了,這些項目都表現出兩岸冷鏈旺盛的投資熱潮與合作的契機。台灣地區的冷鏈項目有:桂冠集團好食在物流的八德項目完成啟用;立和國際物流的八里台北港項目正在動工;逢泰物流的龜山項目完成啟用;永聯物流開發的瑞芳專業紅酒倉項目即將完工;瀚朝物流的台中倉開始使用等。
大陸地區的冷鏈項目有: 天津東疆港大冷鏈保稅查驗檢驗檢疫倉項目完成啟用;天津中心漁港濱海永豐食品項目完成啟用;天津北方國際舊冷庫改造項目完成啟用;天津康農集團從農場到社區餐廳項目完成啟用;天津傲綠集團項目完成啟用;廈門萬翔的空港保稅倉庫項目完成啟用;廈門源香食品的食品物流園區項目完成啟用;北京京津港冷鏈自動化倉庫完工啟用;上海錦江國際吳淞新冷庫項目完成啟用;昆山源浦食品全自動化冷庫項目已經開工;鄭明物流擴大冷鏈投資;極地冷鏈開始發展;鮮易供應鏈擴大投資等。
今年一月, 我們在上海舉辦了一場產業界人士聯誼的現代物流茶話會,大家交流聯誼,壹藥網的陳華總經理說道:我們正在做醫生與病患間的通信網絡,幫助醫生建立個人的粉絲團,病患有醫療問題時,可上壹藥網諮詢,會有專業醫生提供醫療訊息,問的多了,建立起信賴基礎了,就會形成某位醫生與一群病患間的粉絲網,需要實際門診時,病患會主動找上該醫院與該醫生。醫生在回覆病患的諮詢時,會產生藥品或保健品的需求,系統會自動提供給病患購買建議,病患可以直接在壹藥網上下單採購,當然這裡指的是一般常見病,特殊的病與特殊的藥還是需要前往門診診斷的,醫生也要開立特殊的處方藥。如此一來,網路將醫生、病患、網路電商、物流、供應商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電商是需要龐大資本來建構,初期並不需要考慮到成本與獲利,要的是網路流量與網民的忠誠度。醫院與醫生需要網路業者協助建立粉絲團,以建立起大量病患客戶基礎;藥品供應商需要藉由網路與醫生建立直銷渠道;醫藥電商可藉由網路銷售藥品與保健品;物流商可藉由醫藥電商的合作,接收各地區的物流業務;這種商業模式將產生多贏共利的合作生態。
讓我們換一個思維重新考慮一下,我們如果也能夠來幫廚師與餐廳建立一個社會粉絲群網絡呢?馬太太想要煮一樣菜,他上網去問廚師,廚師回答她:要準備這些材料,要這樣這樣煮,此時系統自動跑出材料清單與價格,馬太太下單購買以支付寶支付費用,早上下單給電商,電商通知物流備貨,三溫層宅配車傍晚送到指定地點,收貨人簽收,系統通知支付寶,支付費用給供貨商。若不滿意材料品質,也能退貨,馬太太可以安心的下訂單,又能煮出一道美味的佳餚。馬太太想去見見粉絲廚師,也能到該粉絲廚師的餐廳,吃吃飯學習學習。廚師與餐廳藉由網路的料理諮詢,建立粉絲群,也建立起客戶基礎。
食材的供應鏈,透過網路建立廚師粉絲群,讓民眾可以直接產生食材需求,食材能夠做到直銷,門對門階段了。以上案例告訴我們, 網路與電子商務已經讓傳統流通起了根本性革命了,那麼,冷鏈物流服務呢?我們觀察國際社會的新商業模式後,提出以下發展之建議:
一、生活協同組合
這是日本高度發展的流通模式,生協的基本原則:“共同出資、共同利用、共同運營”,由會員出資建立起以地區性家庭為單位的會員組織,利用電話、傳真、網路、有線電視、郵購目錄與門店為通信媒介,強調大家集合購買產地直銷有機無毒的農產品,並經過自己設立的檢驗單位,每批貨在採摘前都經過會員監督的檢驗室嚴格檢驗,才能送到會員家,雖然商品較市場上貴10%-15%,但是百分之百完全做到品質安全保障,會員可以安心購買。生活協同組合在日本已經有百年歷史了,目前日本約有116個地區性消費生協團體,會員數將近2300萬人(家庭),2013年營收約1500億元人民幣。日本生協即將前來大陸詳細的介紹生協的商業模式,讀者可參加《現代物流所舉辦的2015年5月21-22日國際冷鏈物流高峰論壇暨兩岸冷鏈物流會議》。
二、整合食材供應鏈
連鎖零售業,當規模大了,通常就將委外物流服務收回,自行經營企業物流,因為規模夠大到足以分擔物流成本,也能充分對應本體企業的服務需求。食品供應商中除了超大規模的生產商自行運營物流外,大都是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但供需失衡,物流服務商處於劣勢,高度競爭狀態下,幾乎沒利潤。
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創造藍海呢?整合食材供應鏈來“開倉買賣”將是契機。餐飲業是核心,目標客戶應放在國際進口食材上,就如同上述廚師粉絲群一樣。國際食材供應商的最大問題是,商品很好有競爭力但對國外市場陌生,找不到好的食材代理商與經銷商,國內的第三方物流業者則是,找不到好的物流客戶。因此,當第三方物流業者能夠為國際食材供應商,提供倉單質押的資金周轉、進口代理報關報檢、物流配送服務、代收款服務、協助銷售服務的話,那麼,核心的物流服務就能完全掌握,有利潤又沒競爭。
案例:A供應鏈公司有兩項主營業務:物流及商流,核心為物流服務,利用的手段是商流。A公司原來是批發市場的商家,認識了許多餐廳業者,供應漁產品給餐廳,餐廳採零庫存管理,當天的貨當
天買當天賣,有許多供應商交貨,帳款採月結30天(平均45天還款),供應商每天交貨,還要有45天的週轉資金,餐廳客戶一多,資金週轉就出現問題。A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供應鏈公司,要協助食材供應商銷售食材給餐廳,供應商因無法面對眾多的餐廳,因此,將食材存放於A公司冷庫,A公司將供應商介紹給餐廳,餐廳與供應商報價公開是直接買賣,但是交由A公司開立發票,供應商需支付物流費、代收款手續費、商流手續費給A公司,A公司則透過業務代表找餐廳、透過電子商務與餐廳交易、透過加盟門店找餐廳,也透過舉辦展覽創造影響力及知名度,當餐廳客戶愈多,就有愈多的供應商找上門來,採取代理銷售模式,並不需要出資買斷食材,若供應商需要現金,A公司也能先墊資給供應商,收取利息。若有大宗常態性食材,A公司也做OEM委外代工,打上自己的品牌,銷售給餐廳。A公司採取的是三方共贏的模式,來創造自己的藍海。
三、食材物流園區
我們認為,在中國,第三方冷鏈物流倉庫,一定要跟農貿批發市場一起經營。中國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目前處於劣勢,在人治社會裡一切講關係要佣金,市場存在無法避免的不公平競爭,優秀的高品質的冷鏈物流成本較高,很容易被低成本無品質的傳統冷庫打敗。台灣則是完全不同,低成本無品質的冷庫早已被淘汰,市場留下的都是高品質有競爭力的公司,這是因為,台灣是法治社會,人民已能分辨出冷鏈品質好壞,事關人身健康安全,低品質的冷鏈物流企業毫無生存空間。物流園區就是要大規模,大規模才能整合上下游供應鏈,包括:金融、雲端、大數據、供應商、物流商、中央廚房、生鮮加工與批發零售通路與運輸業者等,同時進駐,能做到商品入儲時,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園區業者擔任質押監管人,共同採購、共同物流,透過各種通路協助銷售,O2O體驗館,暢貨中心等,將供應鏈整合成為共同體,共同營銷,只有能夠協助供應商銷售商品,才能將物流立於不敗之地。
冷鏈物流的經營要發揮創意,倉庫內作業與運輸配送是大家都會的基本收入,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更新日期:2015/6/3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