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文章來源:文/陳巨星
中國新零售標竿企業阿里集團的『盒馬』已開出171家門店,2019年營收將達300億元人民幣以上,盒馬的第六個業態—便利店Pick’n Go自提櫃也出爐了,在地鐵上下單,出地鐵後前往自提櫃取出早餐,業態不斷創新。智慧機器人小車與智慧自動化設備,讓電商產業,脫離依靠人力作業時代。大陸商業創新發展迅速,從傳統門店零售到電商再到新零售,種種變革都持續對製造業、流通業及物流產業帶來顛覆性革命。為讓台灣產業業,能夠學習大陸電商及新零售物流的做法,特別安排大陸產業考察,讓台灣企業從學習中加速創新。行程表如下:
第一天
傍晚從台灣桃園機場出發,到達武漢天河機場已是晚上7點半了,隨即將大家接到漢口泛海喜來登酒店,鄰近晚上9點,我們請了酒店的中餐廳準備了武漢著名美食—熱乾麵、豆皮、青菜與雞湯等,五星級酒店的設施很不錯的,就是適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軍人的奧運會),來了約109個國家9308名運動員來到武漢,因此進出酒店都必須安檢,較為麻煩,為了安全,大家也欣然接受。這次的大巴公司很夠力,有了軍運會巴士通行證,來往於城市與高速公路,免檢又有優先通行權,讓交通更為順暢,參觀時間更為充裕。
第二天
第一站:九州通醫藥 東西湖物流園區
一早來到九州通的東西湖物流園區,這是臨時增加的行程,由鋒馥集團安排。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覆蓋中國90%以上的行政區域,有49個大中型物流中心,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供應商5600家,下游客戶7.09萬家,成立10多年就迅速成為中國最大民營醫藥商業企業。這是一家以西藥、中藥和醫療器械批發、物流配送、零售連鎖及電子商務為核心的企業,依靠覆蓋中國的物流網路,大量應用自主創新且適合中國的物流技術,市場迅速擴張。
東西湖園區占地300畝,第一期物流中心建築面積是6萬多平米,其中近1萬平米是辦公樓和宿舍區。設計規劃能夠支持人民幣100~120億元的年銷售額,物流量相當大。設備投資約人民幣2億元,其中最核心的是,應用新的物流理念,主要包括:處理多業態的模式、出貨暫存、螺旋式垂直方向合流、分流技術、高密度存儲等。根據業務模式涉及藥店、醫藥、基層醫療機構等各種業務形態,還有零售、商務來設計物流中心,要在物流中心裡實現多元化作業。物流中心的輻射範圍是整個湖北,半徑300公里,基本可當天到達。
整個物流中心運用了新的技術來支援多種模式,有巨大突破的是出庫暫存方式。以前會直接把貨物放月台上,對月台的空間要求很大,現在有訂單就會立即處理,把貨揀好放在一個箱子裡,再放入小型的自動化立體倉庫,2萬多個暫存貨位。發貨裝車時,40多台智能穿梭車作業,車開到月台門口,一下指令,貨就會全部一次性出來。為了節省用地,在物流中心的各層間,設有輸送線。以前的上下連接是地板打個洞,輸送帶通過斜坡下來,較占空間。現在則採用螺旋式輸送機,螺旋式解決了垂直方向的合流,每一層都有貨要合流,一個螺旋式輸送機可以在垂直方向設置3-5個合流口。
自動化立體庫
全自動立體倉庫有14個巷道,共28,000個托盤貨位,按照入、出、補貨和揀選等四大功能,分層設多個進口和出口,適合多頻次小批量訂單的BC類商品,U型揀選,採用整托盤自動補貨、自動行走天軌小車揀選的A品八層鋼平台。
通過多年自主研究和使用經驗,對原本多應用於高密度存儲領域的立體庫進行優化,適應九州通多品項、小批量、周轉快,相容商業、終端、電商等業務形態。該立體庫日吞吐能力達個5,600托盤、日揀選能力達40,000箱。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大大的降低了庫內的搬運強度。實現了高密度的存儲,利用了倉儲空間,提高了轉運效率。自動化立體倉庫整體可存放13,000餘個托盤,共9個巷道,配置有9台堆垛機,出入庫能力可達到200板/小時。
穿梭車式暫存庫
結合九州通集團訂單量大、拆零比例高、月台面積需求大以及裝車集貨困難等問題,九州通達自主設計的自動調度裝車系統,並據此引進奧地利智慧穿梭車設備,這種新技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存儲密度最高、節能環保效果最好的物流系統之一,為中國首次引進,該系統輸送量達6000箱/小時,能夠實現月台多次周轉使用,準確率為100%。
樓層庫
東西湖物流中心整個樓層庫建築面積為40,000平方米。樓庫存量為20萬件,品種數達4萬個,樓庫共有五層:一層主要是收發貨作業區及快銷品暫存區;二層是拆零揀選、包裝覆核區,以及穿梭車庫托盤載入/卸載區;三層是器械類庫區、特管藥品庫房區以及電商商品庫區;四層是中藥庫區和原料藥品庫區;五層是西藥整件庫區。各存儲區的貨物除按照國家藥品存儲條例分區存儲外,還根據銷售的快慢分層存儲。通過貫穿全程的輸送設備系統和靈活安全的倉儲管理系統,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揀選自動化使配送能力提高50%以上,日訂單行處理能力達到10萬行。
另外,還有分流技術,靈活採用滑塊式分揀機,多套配合使用,解決合流、分流的問題,提高速度。滑塊式分揀機一般用在出庫,把其當做分流、合流的工具,主線出來要分到幾個地方,原來採用輸送線,現在直接用滑塊式分揀機,速度很快。以前需要十多個滑道,現在只需要3-4個分流,設備可靠性很高。
此外,還做到了高密度存儲,24米高,14個巷道,可存3萬個托盤貨物。同時考慮到醫藥第三方物流,專門設計了一個通貨性物流庫。
其中輸送機、螺旋輸送機與高速自動分揀機,都是由台灣鋒馥集團所生產的,設備可靠,性價比最高。台灣鋒馥集團在大陸深耕市場20多年,設計人員有100多人,品質與服務都是一流的,完全可以媲美歐美日大廠,是大陸地區主要的自動化輸送設備供應商,也是九州通堅實的合作夥伴。
第二站:良品舖子東西湖物流中心
中國的休閒零食巨頭—良品鋪子,秉承“品質.快樂.家”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堅持研發高品質產品,不斷引入先進的經營管理思想。良品鋪子成立於2006年,以線下零食門店的形式發展,於2013年成立電商公司,主營業務為休閒食品的研發、採購、銷售和運營。目前良品鋪子擁有超過2300家實體智慧門店,門店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區,休閒零食的種類超過1000種,有約9000多名員工,線上營收占比約為45%,線下占比約在55%。良品鋪子聯合天貓上線“智慧導購”系統。顧客走進任何一家良品鋪子門店,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成為線上會員,因而,店內導購就與消費者產生了長期的黏性。目前,銷售額的80%來自會員,2018年雙11期間,良品鋪子訂單量同比增長139.8%、銷售額同比增長166.9%,佔據行業新零售榜單TOP1。
良品鋪子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客戶對品質、時效、配送週期的需求越來越高,物流服務需達到1~2天一配,48小時到貨。十多年來良品舖子的物流一直是隨著業務粗放式增長,未來需要向主動服務、超前服務、高效高品質服務轉變,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將服務管理精細化。良品鋪子認為,隨著人力成本不斷上漲,運用自動化物流設備、資訊系統、管理理念,實現人、機、物的高效協同作業,是未來企業降本增效的必然趨勢。為解決良品鋪子成長道路上的阻礙,保持企業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良品鋪子選擇由普羅格全面負責開展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的專案諮詢、規劃設計、系統集成、工程實施、現場運營與上線管理,以及良品鋪子全國物流中心網點佈局規劃諮詢等方面的工作,共同將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打造成為良品鋪子服務華中、輻射全國的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物流中心。
根據良品鋪子發展戰略及未來業務需求,將本項目規劃並建設成為包括倉儲、分揀、包裝、配送、顧客退貨處理等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化、線上線下倉儲物流中心。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是一個典型的食品流通型物流中心,講求快速進出與周轉,商品拆零出庫量大,整零合一存儲。在深入調研後,將整體優化思路確定為打造貨位精細化、作業簡單共通化、高度資訊化、作業智慧化與適度自動化,引入自動化立體庫、萬向分揀機等自動化、智慧化設備,以及物流管理相關軟體等,軟硬體充分結合,形成高效和諧的一體化作業,使華中物流中心項目的智慧程度顯著提高,與良品鋪子的現階段發展思路更為匹配。
項目一期涵蓋1號、3號兩個廠房區域,其中1號廠房包括一層的入庫、出庫作業區域,以及自動化立體庫;二至五層為模組化作業區域,每層樓佈局一致,均為全品規佈局,單獨揀選,經由輸送線到一層分撥集貨。華中物流中心一期,投入使用的自動化立體庫高達22米,存量近百萬件,採用全自動堆垛機,實現托盤商品的自動存取,通過條碼自動識別功能保證入出庫的準確,主要用作大批量商品存儲及出庫補貨作業。同時,穿梭子母車與立體庫進行聯動作業,實現A品、超A品整件的全自動補貨,密集存儲,提高倉庫利用率。導入了指環掃描器以空出雙手進行揀貨。所有完成揀選的商品,通過輸送線及各樓層螺旋輸送機,輸送至萬向分揀機進行分揀作業,各滑道分揀商品通過電子標籤指引,完成按門店分揀作業,經由電子標簽指引,集貨至對應門店的集貨位,配送員根據APP提示按線路順序將各門店商品裝車配送。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憑藉具備智慧演算法的管理系統,根據各區域的商品屬性和分揀需求,進行統籌規劃和佈局,通過操作精準高效的智慧設備,針對性地解決了大、中、小件訂單的不均衡、場景複雜等問題,實現了物流綜合處理能力的有機匹配和全面提升。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以統一倉儲管理為基礎,展開低成本運營,提升了內部營運管理品質,並有效提高B2B、B2C訂單處理速度以及客戶滿意度,實現了資訊平台統一化、物流管理標準化、訂單處理迅捷化。作業效率和能力的顯著提高,也標誌著良品鋪子華中物流中心,對華中及周邊地區的業務可以提供充分有力支援,解除物流服務能力的瓶頸制約,為良品鋪子的高速發展增添動力。
第三站:菜鳥武漢物流園區.普羅格倉
2013年阿里巴巴與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韵達)等共同組建“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定位於數據化分析、追蹤物流的代號是“天網”,而涉足實體倉儲投資的菜鳥網路是“地網”。菜鳥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專注於搭建四通八達的物流網路,打通物流骨幹網和毛細血管,提供智慧供應鏈服務。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協同,菜鳥與合作夥伴一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為製造業創造更大利潤空間。菜鳥的目標是與物流合作夥伴一道,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為此,正在推進“一橫兩縱”戰略,建設整個物流行業的數位化基礎設施,搭建面向未來的、基於新零售的智慧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打造一張全球化的物流網路。菜鳥的使命 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努力打造遍佈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元人民幣(年度約10兆元人民幣)網路零售額的智慧骨幹網路。中國智慧骨幹網不僅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菜鳥網路希望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支援國內外物流企業的發展,為物流行業提供更優質、高效和智慧的服務。其核心目標是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平台服務,而不是自建物流或者成為物流公司。截至 2019 年 10 月菜鳥倉儲聯盟已接入21個省份;72個城市;351個倉庫;建築面積608萬㎡。
菜鳥武漢.普羅格倉
菜鳥的電商物流運營業務,委託給許多3PL合作夥伴,其中包括普羅格公司,普羅格公司原為物流自動化系統集成商,為接地氣,感受更實在的運營經驗,跨入實體運營,承接菜鳥的物流作業委託,出資帶進自家規劃設計的自動化系統設備,實際練兵。作為菜鳥核心合作夥伴,截至目前,普羅格共有華中、華北、西南、華東、華南五大物流運營中心,為菜鳥及相關商家提供倉配服務。自商家入駐以來,普羅格與上下游進行合理對接,提供最佳解決方案,順利完成了“雙11”、“雙12”、“618”、“年貨節”等各項大促任務,為菜鳥及各商家電商倉配打造堅強後盾。與此同時,作為精益供應鏈夥伴,普羅格大力推進精益物流及供應鏈協調發展,打通B2C及B2B物流的各個環節,憑藉靈活的多區網路、精準的庫存管理、及時的出庫效率、規範的人員管理、先進的自動化技術等各項優勢,提供配套的倉配服務體系,實現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方案合理、綠色節能,確保物流運營中心的現代化發展。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新零售+新製造+新物流”的“四新”時代已悄然來臨。為了應對未來天量包裹的挑戰,以及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和越來越高的用戶體驗,除了構建社會協同的全球物流基礎設施,智慧物流勢在必行,技術則成為關鍵驅動力。“智倉”,就是這樣一個兼具高度的空間利用率和標準化自動化服務、平衡效率與成本的智慧倉儲中心,基於精細的規劃佈署與先進的智慧物流技術運用,指出了新物流這一新常態下倉儲業提升的方向。
電商行業的發展勢頭日益迅猛,作為電商服務的重要支撐,物流倉儲的規模隨之擴大,但同時也產生了若干痛點。由於電商行業週期特性帶來的訂單不均衡,導致人工調配難度大,人工成本持續上升;隨著客戶體驗的重要性提升,要求減少運營過程中商品錯揀、漏揀等問題,但人工作業出錯難以避免,尤其是促銷時臨時工作業品質難以保證;倉儲租金不斷上漲,商品的品類與存儲單位數量增加,對空間利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引入標準化、科技化的自動化倉儲服務來滿足需求勢在必行。
基於“工業4.0”智慧生產的發展與應用需求,將電商物流由傳統人海戰術轉化為現代物流智慧化、無人化作業的新型倉儲物流中心。它集自動化倉儲系統、自動輸送系統、線上揀選系統、自動分揀系統、邏輯控制系統、電腦及相應的集成管理系統於一身,優化物流中間操作環節,實現倉內無人化操作。通過智慧物流手段,減少人員思考與走動、降低作業強度、穩定運營指標、提升服務品質。
“智倉”專案總體規模占地近6000平方米,規劃有巷道12個,存揀一體貨位7萬多個,多層穿梭車箱式立庫系統在有限的空間中實現如此高密度存儲。相比傳統立庫,該自動化立庫能實現高密度存儲,提供更大量的存揀一體貨位,入庫、出庫全程由穿梭小車完成無人化操作,不需預留通道,是目前空間利用率最高的立庫類型,箱型大小還可根據商品特性定制。
多層穿梭車箱式立庫系統
接到訂單資訊後,系統下發揀貨任務,判斷所需商品的貨位號,立庫中的穿梭小車,會按照指令將相應商品所在的周轉箱,經提升機輸送到揀選工位上。這是一種典型的“貨到人”模式,操作指令由系統自動觸發,操作人員不需移動,不需思考,提高效率的同時減少出錯率。
快速分揀系統
為了更大程度地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在揀選環節,“智倉”採用機械手機器人作業,機械手機器人可利用紅外線識別商品,由於準確率極高減少了打包掃描覆核的環節,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針對部分無法識別的異形商品,則採用GAS智慧翻蓋分揀系統進行揀選。GAS(Gate Assort System)是從日本Taku Tech公司引進的一項先進技術,全稱為“智慧閘門開啟式分揀系統”,是一項以“人總是會出錯”為出發點、圍繞如何避免錯誤發生而開發應用的輔助揀選技術,人在分揀時基本不需動腦思考,能大大降低人為誤差。此外,GAS播種系統還可以搭配“平板+語音+指環”揀選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先揀後播”模式下揀選環節的作業效率,平板電腦獲取訂單資訊,語音指引迅速找到貨位,輕便指環輕鬆快捷完成商品掃描,通過設備與模式的革新將揀選流程資訊化連貫起來,實現“腦.手.耳”的默契配合,提供更加精準快捷的服務。
打包系統
揀選好的商品被輸送至打包工位進行打包,打包完成的商品被投放高速智慧交叉帶分揀機,按快遞商自動分揀後交接出庫。傳統電商物流中分揀是十分耗費人力的環節。智倉中代替人工分揀的高速智慧交叉帶分揀機,不僅具備了占地面積小、分揀打包效率高等特點,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對分揀人員的需求。
高速智慧交叉帶分揀機
實現效率的顯著提升,不能僅依靠自動化設備,機智的資訊化系統才是關鍵。而令以上各類黑科技完美融合的,正是EIS智慧物流設備集成管理平台。該平台首創開拓性的倉儲物流設備管控服務平台,同時也是行業首例物流設備作業管控服務與物流設備監控管控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EIS平台容納能力強、相容性高,既能與倉儲管理系統WMS實現統一介面對接,也能管控多種設備管理系統WCS,將各種保障物流中心正常運轉的軟體與硬體緊密相連,實現“一次對接,處處對接”,從而達成智慧物流全域可視可控。
“智倉”通過智慧技術的融合運用,有效解決了空間、效率、成本三大難題,為物流運營管控找到了更為穩定的“easy模式”。
第三天
一早搭乘高鐵一等座由武漢站到上海虹橋高鐵站,全程約4小時,下車後先到西貝攸面村享用西北菜,再搭乘大巴車前往浦東奉賢地區的萬緯冷鏈。
第四站:萬緯冷鏈 奉賢海港園區
萬緯物流隸屬萬科集團,在中國國內42個城市擁有120個據點,總建築面積達900多萬平方米,平均使用率達98%。萬緯致力於為多通路客戶提供綜合性冷鏈運營服務,包括商超便利、餐飲酒店、生鮮電商、流通貿易、製造快消、產地種植、中央廚房、農貿交易等。
這個倉庫原屬於英商太古冷鏈公司所有,萬緯物流併購太古冷鏈後,更名為萬緯冷鏈。太古冷鏈採用美國冷庫設計經驗,先進的控制系統,保證製冷系統運行節能環保氨雙級/二氧化碳製冷系統;採用變頻+滑閥組合控制,使壓縮機高效運行;蒸發式冷凝器的選用,使制冷系統的效率成倍提高;高效冷風機組;合理的餘熱利用,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地坪加熱系統)。作為大型冷鏈服務公司,除了倉庫業務外,運輸服務方面在零擔、整車、快遞管理也獨具特色。車輛資源有多溫層車輛1000+輛;長期合作運輸承運合作夥伴100+家;運輸網路為全國幹線+重點區域城配;服務品質包括 GPS全程跟蹤服務、專業製冷設備確保全程溫度可控、最優路線設計優化與異常處理快速反應等。
該物流中心作為中國最大的奇異果倉庫,每年以散裝貨輪載運數千個棧板的奇異果,在船艙中均以冷藏保管,自紐西蘭運抵中國上海後,在碼頭經船吊,吊下後,立即以鷗翼車載運至萬緯冷庫,經檢驗檢疫後,當天立即轉發全國,部分保管於萬緯冷庫,作為華東地區的調撥保管庫,出貨至批發商倉庫或流通業指定庫。該倉庫亦有儲存其他水果與巧克力等,均以外商為主,代表性的客戶有佳沛(紐西蘭奇異果)、恒天然、Driscoll’s、可口可樂、麥西恩食品、中糧、卜蜂、費列羅巧克力(加工中心)、DQ、星巴克、王品、IKEA等數十家外商及中國企業。海港園區佔地面積4.3萬平米,庫高23米,雙深度12.5米高貨架(VNA高位貨架),存儲量5萬棧板,倉庫為多溫區(7個庫6個溫度)、集存儲、流通加工、生產型加工於ㄧ體的綜合型物流園。物流作業則以VNA貨架、重型貨架與堆高機來作業。該倉庫也為客戶做貼標、改標與包裝等流通加工作業。該物流中心是以快速大批量越庫進出生鮮商品為核心,強調國際安全與品質來獲得客戶信賴。
第四天
第五站: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三期與一期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早在2007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他認為商流與物流必須同步進行,這才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2010年,京東開始在嘉定工業區佈局“亞洲一號”項目,“亞洲一號”上海物流中心(一期)占地面積約120畝,定位為中件商品倉庫,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全部竣工後實際使用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作為智慧物流系統中倉儲中心的代表,“亞洲一號”上海中件庫高24米,被分成了3個區域,可進行多層作業,在存取、輸送、分揀等以往需要大量人力作業的環節上,都採用了國際領先的全自動化物流設備,大大提升了運營效率。京東按照快遞包裹的大小,將倉庫也分為大件庫、中件庫和小件庫。上海的亞洲一號就是一個中件庫,快遞件尺寸在30到60公分。在亞洲一號內,商品在整個立體化存儲、揀選、包裝、輸送、分揀等環節均大規模應用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智慧管理系統等,使得自動化程度可達90%。其中,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是亞洲一號的鎮倉之寶。其有32個巷道,6.5萬個托盤,存儲效率是普通存儲的5倍。該系統囊括了貨到人系統、巷道堆垛機、輸送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和庫存資訊管理系統。
自動化立體倉庫
商品到庫時,工人只需將貨物放到機器托盤上,機器就會自動將貨物擺放到倉儲區指定位置。倉儲區分為12層,每層都有一名工作人員。當收到訂單時,工作人員會根據指示將指定的商品從貨架取下,掃碼後放到傳送帶上。
輸送機
商品會通過輸送機來到打包區,並自動分配到空閒的工位。工作人員掃描包裹,然後機器列印出物流資訊及發票,打包就完成了。打包好的商品會重新回到輸送機上,被送至分揀系統。系統通過掃描識別包裹上的配送地點,會將包裹傳送至相對應的貨道,然後由工作人員運走進行發貨。
分揀系統
上海亞洲一號的單台分揀機的分揀效率最高可達27,000件/小時,而上海亞洲一號三期的自動分揀系統分揀能力超過4萬件/小時,整個分揀中心日分揀能力超過100萬件。京東在倉庫中不斷加大機器人的使用,從而提高整個運營效率。京東物流已經在上海三期倉,投入使用了全球首個最大、最完整的全流程無人分揀中心。其場內自動化設備覆蓋率達到100%,分揀能力也已達到9,000件/小時。
打包系統
在倉內打包環節,京東物流啟用了智慧包裝機。該設備通過磁懸浮技術,可以實現每小時打包1000件包裹,較傳統的打包作業提升10倍;它一年節約的膠帶長度累計可達2500多公里,磁懸浮技術是智慧包裝機的一大亮點,其嵌入了磁懸浮軌道和用於運送包裹的智慧托車,最高速度可達5米/秒。
智慧大腦
在軟體方面,京東物流自主研發了能操控全域的智慧控制系統“智慧大腦”,從倉儲到揀貨、打包,再到分揀、出倉,所有環節的無人化操作都由“智慧大腦”自主決策與指揮。在上海“亞洲一號”全流程無人倉內,智慧大腦能在0.2秒內計算出300多個機器人的680億條可運行路徑,並做出最佳選擇。
運輸配送
雙11期間,購買高值商品(如箱包、鐘錶等),可享受到“京尊達”的配送服務。經過商務禮儀培訓的高顏值帥哥,將為消費者帶來 “專人、專車、專線”的頂級配送服務。“京尊達”服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瀋陽、武漢、杭州九個城市開通,上海地區除崇明島以外,都支持配送。
三期亞洲一號無人倉
無人倉內,由貨架穿梭車、搬運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六軸機器人等物流機器人構成“機器天團”,實現了貨物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慧化和無人化。而在配送環節,京東物流有了物流機器天團的一位新成員“外骨骼機器人”。它不會揀貨、分裝、配送,因此並未運用在“亞洲一號”無人倉內,但在11.11這樣的物流高峰期,將它“穿”在身上,能減輕配送員的勞動強度。京東物流表示,未來它將和京東新一代的無人機、配送機器人、智慧購物車、巡檢機器人一起,運用在“最後一公里”配送上。無論是訂單處理能力,還是自動化設備的綜合匹配能力,“亞洲一號”無人倉都處於行業領先水準,將有效緩解11.11潮汐訂單帶來的壓力。
京東物流提出了無人倉世界級標準,即三個“極”—極高技術水準、極致產品能力、極強協作能力;五個“自”—自感知、自我調整、自決策、自診斷、自修復;一個“優”—成本、效率、體驗的最優。這不僅是京東下一階段無人倉發展的目標,也提出了無人倉建設的行業標準。京東物流產品規劃部負責人說:『倉庫的發展大致劃分為五個階段,而目前京東無人倉處於第四階段。首先是傳統倉庫,特點是人工作業為主;其次是智慧型倉庫,部分環節實現無人化;再次是少人型倉庫,大部分環節作業的無人化,複雜作業仍需人工輔助;第四階段無人型倉庫,特點是倉儲作業全流程實現了無人化,目前在電商行業,京東無人倉屬於全球唯一一個已建成並使用的此類倉庫。最後,終級無人型倉庫,是無人倉發展的最高階段,特點是在第四階段基礎上,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面應用,全品類、全業務類型都實現無人作業。』目前來看,無人倉的建設,大幅度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作業效率是傳統倉庫的10倍。今後,京東無人倉的創新點,將聚焦於如何適應更多品類商品的訂單處理,並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控制好成本。未來,京東將朝著終級無人型倉庫的目標邁進,借助智慧物流技術、資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面應用,無人倉的作業模式將覆蓋所有品類、所有業務類型。
這次我們參觀了京東最先進的三期與最早投資的一期倉庫,三期倉內機器人包括AGV叉車、六軸機器人、以及自動供包機器人等不同工種。在分揀區,300個“小紅人”正井然有序的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等操作,這些機器人運動速度為每秒3米,電量低於30%後還能自行前往充電處充電。技術驅動已經成為京東贏得未來的核心舉措,2018年,京東集團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達到了1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82.6%。
數字京東
550 個大型倉庫
1200 萬平方公尺的物流設施占地面積
20座 亞洲一號
500萬人以上的物流服務人員
17000億元人民幣GMV收入
4620億元人民幣全年淨收入
459億元人民幣全年淨服務收入
3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
1.6% 經營利潤率
第六站:盒馬嘉定B2C物流中心
盒馬打造的新物流,並不止於物流,而是要從商品和供應鏈上,重構整個零售體系。盒馬物流的價值點,在於盒馬如何在業務呈幾何倍數增大的當下,依然要做到30分鐘的極速送達。盒馬為了對應各種場域客戶的需求已發展出六種業態,包括:盒馬鮮生、盒馬菜市、盒馬F2、盒馬mini、盒馬小站與 Pick’s Go便利店。
盒馬的秘密-縮短訂單路線
開店,是盒馬主戰略之一。近三年,市場上都已經習慣盒馬“十店同開、八城同開”的狂奔。盒馬已經初步完成對沿海主要城市的覆蓋以及成都、貴陽、西安等省會城市的落地。這其中,上海、北京、浙江、西安、廣州以及深圳,是盒馬開店的重點。
盒馬的日日鮮與帝皇鮮等,自有商品開發,已經跑出一條成熟的盈利模型。盒馬日日鮮在消費者認知中,已經建立起極高的品牌印象。目前盒馬已經完成上海、北京兩地的雲超業務上線。雲超的上線,意味著盒馬從盒馬鮮生的生鮮餐飲業務,向精選的全品類電商業務邁出實質性一步。同時,盒馬還在上海嘉定和楊浦,分別拓展了高度自動化新餐飲模式、Office商圈上班族人群的小店餐飲模式。業務橫向連接,盒馬已經和浙江三江超市、福建新華都以及大潤發對接。在聯營開店和老店數位化升級改造上,啟動盒馬供應鏈和模式的輸出。
門店前的物流,盒馬走的是大倉(DC)對店倉(FDC),也是盒馬鮮生門店的物流模式。門店後的物流,盒馬走的是30分鐘即時配送的外賣模式。另外,全品類次日達的線上業務,以根據顧客下單的SKU和包裹數量及顧客收貨地址,系統自動設計一條最佳配送路線,從顧客下單到收貨,採取次日達模式,讓整個物流路線成本和效率最大化。
盒馬的B2C自營模式,在於盒馬鮮生門店的FDC架構,在其中起到的全鏈路軸心作用,即訂單是從門店到顧客的近場景完成。盒馬模式,從源頭基地到門店,是商品形態。從門店到顧客,是訂單形態,且一個訂單就是一個包裹。其中,因為從門店到顧客是3公里半徑的近場景配送,零散訂單的路線短、時效和成本在可控範圍內。例如,一件商品,從源頭基地到顧客家裡,要走1000公里。京東的物流模式,是從源頭基地到中心大倉,用B2B模式走完800公里。顧客下單後,再從中心大倉,用B2C的訂單模式和“211時效”,走完剩下的200公里。而盒馬的新物流模式,是在門店前,用B2B模式走完997公里。在門店後,用B2C外賣模式,走完剩下的3公里。
物流以倉對倉的集中B2B模式運輸,規模效應帶來的運能成本才是最低的。時效方面,也只用管商品的保質保鮮時效,而不用管顧客下單的配送時效。快消品,如米麵糧油、洗護、家清、酒水等大件重包商品,成本和效率,只能在短半徑內完成。
盒馬物流秘密-門店
盒馬的新物流,從源頭基地到門店,中間當然也會有DC大倉。但在商品的物流狀態中,門店前的商品,都是以整個托盤的集約模式,用大卡貨車集中配送到門店。集中配送到門店之後,門店再將整個托盤的商品,一次性在門店完成收貨、上架、揀貨、打包、配送的五位一體動作。盒馬物流是一個托盤(或是整箱整板)一次性操作50件包裹。從DC大倉到顧客家中,做外賣式的直線配送,物流距離短,成本和效率自然出來了。盒馬的物流是全新設計的一套去中心化、分散式的智慧型網路。跟以往相比,不僅僅在於細節上的優化調整,而是從整體的底層架構上,構建一套新的物流體系。
盒馬物流的智能化
智慧履約集單演算法
我們假設一個極端的物流體驗題目:從上海到新疆烏魯木齊,以12小時的速度,獲得最完美體驗的物流解決方案是什麼?答案只能是:快遞員搭飛機把貨送過去。當然,這種昂貴的方案,根本不值得在物流層面做進一步的討論。盒馬物流不能這樣一單一單的去做,又要講究時效內的成本可控。其做法,必須是基於時效節點順序、區塊分佈,在整個POI的位置上,打造出機遇線路的智慧履約集單演算法。將不同訂單在一個路線上,做最優配送批次的串聯。
門店智能調度
門店,在整個盒馬配送成本和效率上,是最重要的軸心座標。盒馬門店之所以能承擔起DC大倉的功能,很重要的條件,在於盒馬門店從設計之初,就是倉儲式貨架和庫存設計。即盒馬門店商品的貨位和庫存,都是即時回傳調度的。
這樣,盒馬門店,線下層面,就是標準的門店運營,具備完全的實體店銷售功能。線上層面,門店商品展示架就是標準的倉儲作業。一個門店,一套班子,做到兩種營收的人效和坪效。因為是智慧調度,在中餐和晚餐的高峰時段,門店和倉配同時在作業的高峰期,也不會造成高峰期忙不過來,閒置期工作量不飽和的問題,在上午及下午三點前後的閒暇時間,就是雲超訂單揀貨配送的高峰期。
配送智能調度
只要一個訂單(包裹),在盒馬門店作業完成分揀打包裝車後,剩下的就是直線送到3公里半徑內的顧客家裡。其中的KNOWHOW是,配送員熟悉的配送區域、所在的具體位置(門店、路途中、顧客家、返程中),訂單的不同批次、品類(常溫或冷鏈),都需要做一個最優智慧匹配,才能做到配送智慧效率的最大化。
商品智能訂貨
盒馬不是將門店(FDC),簡單的替代成DC大倉使用。其內涵在於門店的面積畢竟有限,不可能完全複製DC大倉的作業體量。一方面,盒馬是基於全品類對標品做精選,縮小全品類的SKU數。另一方面,盒馬會根據自己的歷史數據和阿里的大數據,去做智慧的訂貨和庫存分配。達到庫存周轉、銷售和顧客需求滿足的最大化。再根據每個門店周邊盒馬會員的需求,做智能化的商品選品和庫存分配,進一步提升庫存周轉和商品動銷。
門店懸掛鏈作業
盒馬門店著名的懸掛鏈系統,一個高度自動化設備解決門店場內效率的工具,既可以分區揀貨,也不需要讓揀貨員滿場走動取貨。門店後台的物流作業區也幾乎佔掉門店的1/3面積,既有倉儲貨架保管區,還有懸吊鏈分揀區、揀貨裝袋裝箱區及電瓶車配送司機交接區。這樣,盒馬去中心化、分散式物流網路,才搭建的起來。所以,這才是盒馬門店既發揮大倉作用,又不是簡單替代大倉,又實質以智慧化驅動門店作為物流中心的全部秘密。
盒馬物流秘密-時間為先?
盒馬物流在雲超項目上的次日達,是盒馬新物流與京東等傳統B2C類物流對比中,非常為外界所不解的地方。快,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普遍慣例,好比智慧手機,所有人默認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功能更智慧、速度更快。盒馬既然是第一個敢於做門店30分鐘生鮮極速配送的商家,為什麼又要在快消品上,盒馬又反潮流的要做次日達? 縱然快消品這種計劃性、週期性商品,顧客並無急迫的收貨需求。我們需要深入盒馬的時效邏輯,去發現盒馬物流的深層次價值點。盒馬認為:快消品的最優購物體驗,〝快〞並不是唯一條件。給顧客提供最合適的商品和體驗,前提是基於場景找到最優履約鏈路。盒馬雲超,是目前全行業快消類配送服務中,唯一還在免運費的。對於盒馬來說,優化物流體驗和履約效能,已經不是簡單的從物流本身去考慮。而是要上升到商業模式、商品結構、供應鏈再造等本身去思考,並重構商超行業。再說,真有只在乎時效,不在乎成本支出的顧客,如在大半夜,盒馬其實也是唯一能滿足這類客群需求的電商平臺。
盒馬也上線了7×24小時的服務。雖然盒馬門店晚上十點打烊了,但是盒馬APP可以全年無休的下單購物。24小時配送的難點不在物流層面,在盒馬以門店為載體的作業半徑下,24小時配送是對原有智能調度的複合疊加。對於盒馬來說,24小時不打烊配送,重點盒馬從零售中心到城市社區生活中心的跨越。既融合線上線下的效能疊加,又打破了白天和黑夜場景的區隔。是對3公里生活場景的深度優化。因為做了24小時配送,盒馬會員自動引出兩個新的消費場景:早市與晚市。早市將原來早上8點的下單時間,提前至7點。晚市將原來晚上9點的高峰時間,拉到10點。讓夜宵、成人用品、藥品的既有商品需求中,在深夜場景增加應急、便利的商品力。
盒馬為什麼要捨命狂奔式的開店?門店,是盒馬盤活整個業務的底層。物流,則是帶活整個門店的紐帶。嘉定的B2C物流中心,以懸掛鏈為核心,輔以揀貨台車等揀選作業,揀好的貨物以懸掛鏈作為輸送,再分撥到各個滑道口,同一張訂單的合流,將其C端預定的商品,匯整,裝入塑膠袋中,再裝入物流箱中,夜間配送到各門店,各門店的配送員依客戶指定時間,將其貨物配送到各客戶指定處,即完成作業。懸掛鏈安裝在天花板上,有數十條分揀線,概念來自吊掛服飾的懸掛鏈系統,應用在新零售行業的,盒馬是第一家。
數字盒馬
- 盒馬已建成33個多溫層倉庫、11加工中心、4個海鮮水產暫養中心。2019年8月31日止已在22個城市,開設171家門店。
- 三類業態:
三餐問題業態:盒馬菜市(4500㎡)、盒馬mini(1000 ㎡)、盒馬小站(150㎡)、盒馬鮮生 (2000~8000㎡)。
辦公場景業態:盒馬Pick‘n go、盒馬F2。
盒馬裡業態:保密中,尚未公布。
3.單店坪效(㎡/年)超過人民幣5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人民幣80萬元,線上占比超過60%,單店日均線上訂單超過1200單;招收會員,年會費人民幣218元,會員數超過1000萬人。
4.電子標籤的價格標示、懸吊式輸送機、半徑3公里30分鐘宅配送達。無理由退貨系統;基本上以盒馬APP的支付寶支付。
5.餐飲、超市、鮮活海產區與線上訂單的物流合併運作。
6.盒馬鮮生上海虹橋店開店三年,面積2000㎡,線上占比78%,日均單數8000多單,月營收1700多萬元,會員複購率9次/月,虹橋店員工人數共149人(前場63人,後場86人),線下9:00-22:00,線上7:00- 22:00,每單配送成本約人民幣12元,每張線上訂單平均88元。
7.與國藥堂開通『盒藥箱』業務,成藥單獨包裝30分鐘送到家。
8.2018年盒馬銷售額140億元,門店109家,店均銷售1.28億元。2019年預估門店220家以上,營收達300億元以上。
傍晚,我們來到南翔門店與機器人餐廳,親身體驗盒馬的大膽嘗試,以機器人做菜品的進出暫存,廚房烹調後以機器人小車,載運菜品到你座位前,打開蓋子,取出菜品,機器人小車返回廚房前靜候下一指令。大家都說:從沒想到機器人餐廳所烹飪出來的料理,盡是如此美味,我們頂了11到菜,還吃了應景的大閘蟹一對。
第五天
第七站:2019 CeMAT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
參觀亞洲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物流展,由漢諾威展覽公司高管親自安排,我們先取得了VIP入場參觀證,進場參觀。2019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以下簡稱:CeMAT亞洲物流展)於今年10月23-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展會設立十大主題展區,覆蓋系統集成與解決方案、自動引導搬運車(AGV)、叉車及配件、輸送分揀設備、物流機器人、AUTO-ID、機器視覺、包裝設備、起重設備及配件、工業4.0等各個領域,吸引超8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展示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本屆亞洲物流展展出面積超8.5萬平方米,吸引專業觀眾數量超過14萬人次。2019年,CeMAT亞洲物流展迎來了20周年慶。自2000年以來,亞洲物流展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從第一屆展商數量不到百家,到如今已躋身亞洲最大物流裝備展之一,一路走來的歷程,也是中國物流裝備業發展的縮影。
我們到達會場後,首先帶領大家到台灣生產腳輪與台車的優秀大廠—得胜公司的展位上,參觀所展出的各式腳輪,接著又帶大家前往台灣鋒馥集團參觀所展示的各式高速自動分揀機系統,真實的體驗鋒馥的高科技輸送機實體,我們還參觀了京東X事業部的機器人、普羅格GAS系統及立鏢、海康、快倉、曠視與Geek+的機器人系統,會場中體驗中國物流高科技的應用。本社也是CeMAT亞洲物流展的代理商,已代理近十年。
第八站:兩岸產業交流聯誼會
下午2點,我們在CeMAT物流展會的W2-M2會議室,舉辦第二屆兩岸產業交流聯誼會,邀請了50多位兩岸物流相關產業來賓參加,包括有台灣全聯超市、永聯物流開發、富朗包裝、中華電信、金財通、統昶行銷、統一速達、得胜、三橋等,大陸企業出席者有鋒馥、裕健、泰耀、中航、立鏢、盒馬、京東、阿里、倡聯、海神等。本次交流會有三位演講嘉賓,其演講主題都是環繞創新科技的應用與趨勢。其中,物流雜誌社長陳巨星以資本與科技翻轉物流為主題,分析了日本的批發市場與生活協同組合所帶來的產業變革,台灣的物流地產發展與東協市場的擴展以及大陸新零售所帶來的影響。立鏢公司夏慧玲總經理介紹了中國機器人小車的發展,機器人分貨到人與分揀機器人,目前在時尚品行業的應用,包括日本UNIQLO導入的機器人如何做服裝分揀。茂進公司盧光洋董事長開發出符合現代零售用的蓄冷箱,如何做時效更長,無電源與有電源又智能化的組合模式,能做三溫層配送與超市智能組合冷櫃的應用,這也是顛覆傳統邏輯的新應用。
更新日期:2019/12/1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