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文章來源:陳巨星 總編輯
技術都被別人學走了那我們還有競爭力嗎
本刊在2015年6月第75期,率先報導了彰化基督教醫院(簡稱:彰基)員林物流中心,這是一家完全根據藥品優良運銷規範GDP(Good Distribution Practice)運營的醫院物流標竿。彰基在郭守仁院長帶領下,過去七年間先後三次都以高分通過美國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評鑑,取得十項臨床照護計畫認證(Clinical Care Program Certification)。彰基在台灣的肝臟移植排名與台大醫院並列全台第二;四癌(口腔、乳、子宮頸、大腸)篩檢率高居醫學中心之冠。
(郭守仁 院長)
JCI評鑑
美國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JCIA )是世界最具公信力的醫院評鑑認證機構。評鑑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重視病人安全、醫療品質與確保病人權利等。彰基創立至今已有120年歷史,這家百年教會醫院,擁有不遜於國際知名醫院的實力,是根源於對醫療品質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充分發揮創新的精神,從一家醫院,成長到擁有十家院區的醫療體系。台灣完善的全民健保制度舉世聞名,造福了台灣人民,從此看病容易,大病小病都有健保照顧著,從此脫離一場病拖垮一家人階段。但也由於健保的關係,讓台灣醫療機構收入銳減,經營日益艱困,醫院很難生存下來,加上人口老化,人口遞減,畢業的醫生每年增加,年輕醫護人員沒有平台能夠發揮。有感於此,郭守仁院長於2009年開始進行彰基的醫療發展策略『組建
海外醫療服務團隊』,由陳秀珠副院長到大陸與東南亞開疆闢土,拓展醫療服務業務。
郭院長與陳副院長不斷的在大陸進行演講,並接受大陸醫療機構到彰基的參訪,讓彰基成為大陸醫療人員的培訓基地,現在每年約有3000位包括院長、科主任等高層領導前來彰基受訓,每次1到2個月,這讓彰基的實力與服務影響深深植入大陸醫療業。除此之外,彰基也接受大陸醫療機構的顧問諮詢工作,已輔導超過51家醫院,直接影響從事醫療工作超過5萬人,著名的醫院有浙江溫州康寧醫院、黑龍江安達濟仁醫院、天津寧河縣醫院、湖北省黃石中心醫院、廣西玉林第一人民醫院、武漢普仁醫院、內蒙呼和浩特市東城醫院、北京燕達醫院等,有四家醫院已通過JCI醫療評鑑。
郭院長經常被問到:『你們將台灣醫療技術與服務的Know how都教會給大陸醫療機構了,那台灣醫療機構不就沒有競爭力了嗎?』
郭院長回答道:『如果我們一直抱著被學完了怎麼辦?那我們也太沒有本事了,我們應該要不斷的精進醫療水平,永遠領先,才是根本。大陸有些醫院如上海華山醫院就直接跟美國哈佛合作,它們也能跟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醫療機構學啊!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別人的醫療水平都走在我們前面了,而我們還不知道,這才可怕!』
壯大才有遠景
彰基在擴大海外版圖時,反而為醫生、護理與管理人員找到更大的舞台,對內建立各種顧問團隊如診斷團隊、JCI醫療評鑑團、績效團、護理團等六個團隊,不打個人品牌,都是以團進團出,團隊作戰的方式進行,凸顯彰基團隊,要讓被輔導的對方了解,彰基是一艘航空母艦,指揮著一群100人顧問群團隊。對外開拓海外醫療服務平台,讓彰基的人才可以流動,可以到海外服務,可以學習更多,從智能醫院到智能物流中心,將醫療服務體系打造成彰基的競爭力。讓台灣的醫療體系不斷的壯大,讓醫師護理等員工看到前景與機會,彰基員工的離職率(護理人員6.9%;醫生5%以下)是同業最少,又不斷有新人才加入,目前海外顧問收入已超過新台幣1億元/年以上,並持續快速增長中。
我們從彰基海外的發展中可看出幾個特色:
. 團隊戰:打彰基品牌,組團出去才有氣勢,要比單打獨鬥的個人品牌更好,有真正意義的團隊,才能被客戶認同。
. 開放參訪與培訓:讓同業學習參觀,建立口碑,培養出數萬人的種子客戶,建立不間斷的教學機制,樹立老師之地位。
. 共創事業:彰基出腦袋,大陸團隊出人脈, 共同打造全新『彰基模式』,與中國當地企業成立公司,彰基出管理的智慧財產,握有股權,效益才能回饋。
. 真心合作:客戶要把人事權、考核權等交出來,才是真心合作。
改革從1%開始,改革要接地氣,磨合會痛苦也要時間,中國大型醫院有九成都是公立醫院, 醫生與護士都是公務員,不能打考績,人事與採購等都牽扯龐大利益關係,不好碰。醫院有一半的人想改革,也有另一半的人想維持現狀,要『以身作則』從1%的改革來慢慢改變現狀,多做幾次以後會變5%10%20%.....,改革就有效。
亞洲各國的發展中,台灣一直扮演著勇往直前的開拓者角色,台灣市場太小這是宿命,中國經濟發展,在政府強力政策的指導下『大健康產業』是未來的機會。台灣在老人照護、養生村、洗腎中心與銀髮保健等健康產業,仍具相當優勢,我們可借鑒彰基的案例,打造出一流的顧問團隊,要能不斷的自我充實及成長,還要具有源源不斷的技術後盾,鎖定產業與目標,勇往直前,只有創新改變,才能帶來希望啊!
更新日期:2016/6/29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