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創新與改變
文章來源:陳巨星 總編輯
過去的成功,對現在來說是災難
日本YAMATO黑貓宅急便創立於1919年,到2019年將屆100周年,這家偉大的運輸公司,到2014年度止(2014/4月-2015/3月)共有員工193,146人,車輛44,968輛,營業中心(門店)6,288個,轉運站71個,收送代理店258,294店,年間處理貨物量16億6587萬個,營業額13,746億日元。YAMATO公司共經歷過三次的重大轉型,分別是1929年的創新改造為三越百貨、松下電器等商業貨物為主的貨運公司;1976年推出“黑貓宅急便”,轉型為以小宗貨物為主的宅配公司;2013年推出“價值網絡”,替客戶創造價值,重新布置沖繩機場轉運及時空玄關與GATEWAY的物流網絡。YAMATO在1970年代營業利益大幅崩落,幾乎快要倒閉,第二代社長小倉昌男曾說:過去的成功,對現在來說是災難,大家沉迷於過去成功的經驗,忽視市場改變中的未來,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別人都是落後的,造成企業內的鴕鳥心態,因而導致致命的危機。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發展出,現在這般偉大的企業。
不要忘記!我們的經驗與技術也是來自日本與歐美
台灣的經濟發展自1970年代起有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物流業自1990年代起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企業家數與規模都在增加,同時,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都有精進,宏碁與華碩電腦的全球供應鏈布局,精密機械、半導體、自行車業與紡織業等都進入全球供應鏈物流領域,統一超商、全家等流通業,迅速成長茁壯,帶動物流的布局更加全面。但是,不要忘記!我們的經驗與技術大多來自日本與歐美企業的教導,才有成長茁壯的一天。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台灣正面臨這個階段。大陸自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井噴發展,一下子的時間就成為世界工廠,全世界的製造業都來了;流通業也一樣,一下子就由傳統市場跨進超商、超市、量販店與購物中心同時發展的年代,中間沒有過渡期,2010年左右,又跳到電子商務時代,並呈現驚人發展,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在雙11全網一天的營業額就高達人民幣1229.4億元,中國電商的營收,已位居世界第一。全世界的企業都跳進這個龐大的中國市場,製造業與流通業領頭也將物流業帶入高峰。世界級的物流地產商普洛斯、安博、益商、嘉民、黑石、平安不動產、菜鳥網絡等都在大陸大力發展,太古冷鏈、普菲斯、三井、日冷、伊藤忠、DHL、UPS、馬士基、MSC、達飛等物流服務公司也都在大陸經營多年;外商物流系統設備業如大福、村田、岡村、勝斐爾、瑞仕格、西門子、柏曼、德馬泰克、台朔重工、廣運等世界一級的廠商全部集聚大陸市場,這些公司帶來的都是世界最先進的管理與技術,假以時日,大陸專家將遍地開花,大陸的平均薪資已超越台灣了,大陸的幹部都有管理數十人百人上千人的經驗,做業務的人脈與交際都更豐沛。台灣產業要認清事實,生於憂患,是該大夢醒來的時刻了。台灣人,有著忠誠的心,務實的精神,沉澱多年的實務管理經驗,這是我們的優勢,本人在大陸也認識許多優秀的台灣青年,在大陸職場表現優異,深受大陸企業或是外資企業重用,這代表著我們並不差。
創新與改變
台灣產業應該如何創新與改變呢?
2014年,我認為是關鍵的一年!主要的改變是國際標準的物流地產業興起,代表的是國泰金控集團的永聯物流開發公司,五年內投資300億元新台幣,興建100萬平米的全台灣物流地網,而且以整合供應鏈的方式帶動供應鏈金融、雲端大數據、無縫鏈接平台、設備租賃與攝影文創等功能,現已吸引許多國際大型企業入駐如利豐、DHL、3M、聯合利華、雅斯蘭黛等,這些大廠原來就有倉庫,為何願意異動呢?“整合效益”是關鍵,為客戶提供極高的彈性租賃空間與市場水平租金;為客戶提供倉單質押等金融服務;未來還將提供可預期的整合性服務,如引介客戶、大數據分析、銷售協助等。永聯強調是成為客戶夥伴的角度來運營倉庫資產,他們是資產方,倉庫與設施設備投資由他們來,租賃的空間風險由它們承擔,它們永遠在追求進步,帶領客戶進步。永聯已在新北瑞芳與桃園大園建有倉庫,2016年將在楊梅與台中動工興建新倉,接著還將在高雄建倉,未來將走向東協,帶領產業走向未來。
除了永聯外, 立興投資也在台北港與桃園蓋了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倉庫,租給裕利、嘉柏、大型電商、大金空調及好好物流等。昶捷物流、逢泰物流、城乙物流、萬商物流、momo等都在這兩年大力投資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倉庫。許多銀行業、投顧業與基金,近來也紛紛前來諮詢,風起雲湧,物流地產業結合金融業整合發展將成為未來成長之路。
這些現代化新倉庫都標示著,未來將由物流地產的資產方,來引領產業發展,並帶領台灣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國際物流業者應保握時機,跟隨前往世界各國發展。
對系統設備商而言,依靠物流地產商組成堅強的產業聯盟,從台灣走向世界,未來的首選之地將是東協國家,跟隨大陸一路一帶的基礎產業投資,港口、倉庫、運輸轉運站、資訊網絡等,組成台灣產業聯盟,共存共榮,就從現在開始!
更新日期:2016/1/30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