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文章來源:陳巨星 總編輯
2014年12月,受台灣醫院協會邀請,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物流中心會議室所舉辦的『醫界領航者管理策略班』演講,題目:『科技化之物流管理』主要內容為台灣、大陸與日本的醫療物流,參加
的人員幾乎都是醫院院長或資材部的領導,我很好奇,怎麼會找我來演講呢?原來,醫療業界正在關心與討論的是『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PD(Supply Processing & Distribution)與共同採購共同物流議題』,台灣醫院協會認為《物流技術與戰略‧現代物流》雜誌是行業最權威與最專業媒體,能夠從我們這裡了解與學習,兩岸與國際醫藥供應鏈產業,最新醫療供應鏈物流發展訊息及應用技術。
傳統以來, 世界的醫療機構, 都是封閉的白色巨塔,醫藥材的使用事關巨大利益,醫療更是攸關生命,造成誰也不敢碰觸的獨特封閉環境, 各自的醫藥材各自採購, 醫藥材價格是秘密, 各自管理各自配送,各自的庫存資訊是封閉的,無法流通, 這讓醫藥材的供應鏈無法共同採購共同物流,嚴重落後於現代流通業。所幸的是,從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與先進國家醫療供應鏈轉變來的刺激,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醫療院所間競爭激烈,醫療院所必須追求效益,讓醫院導入SPD成為趨勢。
此外, 電子商務的高度發展也影響巨大, 電商正快速推動著產業的創新革命,大陸壹藥網、阿里健康網等各大醫藥電商,成立網路問診,建立醫生粉絲團、病患網上藥品採購等,都讓傳統醫療模式產生劇烈變化。兩岸醫療院所與醫藥材分銷商,如:台灣台大醫院、台灣疾管局、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大陸國藥、上藥、華潤、九州通、步長、第一人民醫院等,正在大力推動醫療供應鏈的創新改變。
臺灣代表性醫藥物流公司
久裕主要從事醫藥保健產品的銷售推廣及經銷物流服務,為佳醫持股約49.47%的醫藥產品經銷商,目前實收資本額新台幣3.3億元,主要業務為處方藥(約占總藥品銷售95%)、指示藥(類似落健生髮液等產品)等醫藥產品的行銷推廣、招標、投標、客服、資訊流、金流及物流,產品包括:處方藥、注射液(劑)、檢驗試劑、疫苗、保健品、口腔清潔產品及隱形眼鏡藥水,業務遍及全臺北、中、南各個地區,應用涵蓋婦科、產科、泌尿科、家醫科、連鎖藥妝通路、皮膚科及眼科等,其中醫院占營收約7成,藥局及診所部分約3成。
久裕產品主要聚焦在婦科及泌尿科用藥,做為一間醫藥產品經銷商,公司的上游主要為國內外的製藥商或代理商;下游則為醫院及藥局通路等, 目前代理品牌,包含國際醫藥大廠輝瑞(Pfizer)「威而鋼」,臺灣市占排名第一,另外還包括拜耳、武田、嬌生等,也爭取到拜耳將婦科領域除醫學中心外的經銷權,未來引進歐美地區在該領域具利基的中小型藥廠產品線,逐漸從藥品擴及耗材、檢驗試劑、疫苗等,強化佈局版圖,目前直接往來客戶已超過10000家。
目前臺灣藥物流通產業呈現寡占局面, 前3 大醫藥流通企業為裕利( 瑞士外資)、久裕及大昌華嘉(瑞士外資),占市場總額約60%,久裕穩占市占16%以上,看好中國醫藥市場成長潛力,於2002年與國藥醫藥物流合作,目前持股17.7%,未來將結合國藥在地優勢,取得部分利基型產品於大中華區的代理權,將銷售逐步擴大至全中國市場,隨代理產品貢獻與種類增加,加上未來來自中國地區業績挹注,掛牌之後營運表現相當值得期待。
有關醫藥產品之電商法規
臺灣食藥署訂於2014年1月2日公告修正相關規定,合法藥商將可以在網路或郵購販賣體脂計、保險套、衛生棉條等第二級醫療器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公告的「藥商得於郵購買賣通路販賣之醫療器材及應行登記事項」,將「適合居家使用」、「非侵入」、「非植入」且「無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的這3項第二級醫療器材,准予網路郵購買賣通路。食藥署已開放低風險的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包括OK繃、紗布、棉花棒、一般醫療用口罩(外科手術口罩除外)、護具、束腹帶、機械式助行器、機械式輪椅等,由具有實體通路的合法醫藥器材商家,進行網路郵購銷售。
備註:
S P D 系統( S u p p l y P r o c e s s i n gDistribution)以中央集中化與外包方式,將醫療用品器械藥品的庫存及時的提供到需要的場所,以減輕診療現場的業務量,讓醫療用品可以靈活管理的方式。院內SPD:必要的庫存,讓各部門合作更容易與透明。
院外SPD:節省院內倉庫空間,讓院內的空間更靈活運用,可降低總成本。目前醫院內部物流可以提升的4個方面:
· 採購環節問題:需求收集、訂單處理工作量大,各部門物資消耗成本核算困難,庫存控制壓力大。
· 供應環節問題:藥品、耗材供應商有200-300家之多,管理難度大,服務標準難以統一,送貨時間易發生衝突。
· 配送環節問題:發貨與配送需要大量操作人員,安全用藥存在監管風險,配送效率不能滿足需求部門的要求。
· 倉庫管理問題:倉庫佔用醫院寶貴空間,院內拆零分包工作量大,藥品非正常損耗嚴重。
更新日期:2015/6/23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LOGISTICS 2021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