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
LOGISTICS 2021
文章來源:文/陳巨星
產業創新革命
新冠疫情步入新常態,產業迎來怎樣的改變呢?
近幾年,AI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的應用已成熟發展,一日千里。在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等地區,都面臨可用土地稀缺、少子化及老齡化狀態,人力嚴重不足,各項成本高漲,加上去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政府強制避免人潮聚集,對城市、市場、零售門店、道路與邊境進行管制封閉,物流嚴重不順暢,讓商流受到嚴重打擊。製造業無法開工生產、流通業門店關閉、物流業貨送不出去等等因素,讓產業供應鏈的重新布局迫在眉梢。
在製造業方面,生產現場不同機器間的協同工作,AI指揮著各項工序的動作,監測著機器的損耗,預測著各項結果。具體展現出來的系統設備除了帶AI的專用機器外,在物料搬運與保管的有具圖像辨識功能的機器手臂、物料搬運的AGV機器人及穿梭車自動倉庫等。
在零售流通業方面,線下零售門店,原來的POS系統不再是核心,商品與顧客數據已能透過圖像辨識,以AI收集各項數據,分析並做出決策。流通業引進的具體系統設備有自助結帳機、標示商品資料的電子標籤、圖像辨識機、影音屏幕、懸吊輸送機等。
在物流業方面,在倉庫端的作業現場,從進貨驗收、入庫上架、揀選包裝到確認待運過程中,已跳脫出傳統模式,以無人自動化替代,具體的系統設備有AGF無人堆高機、AGV無人搬運車、機器手臂、自動分揀機、穿梭車存儲倉、立體播種機與自動包裝機等。在運輸配送端,車輛導航與監控追蹤、車廂內溫控裝置、車內貨物自動堆疊機、拖車與甩掛的自動調撥系統等。商品銷售淡旺季,AI已經能夠根據銷售大數據,布置應該在哪個地方準備多大的場地、多少人作業、存儲多少量的商品、多少配送車輛、多少司機,可在多久的時間配送完成。
電商也在近年來井噴發展,2019年台灣電商產值約新台幣2,078億元,年成長9.7%,其中momo富邦媒體股價每股已達新台幣800元(2021年1月19日),電商又激發了新零售的發展,許多傳統零售業全聯超市、頂好、家樂福、大潤發等結合Uber Eats、Food Panda等外送業,已開始發展線上線下的連動業務,幾家超市業以零售門店作為前置倉的模式也已出現。
AI讓傳統商業模式徹底改變,產業革命箭在弦上。製造業改變的是機器間的相互溝通協同智慧的生產,能提升更高的效率,更可降低人力,達到無人連續生產境界。又由於電商訂單的帶動,小批量多頻度的即時生產來滿足電商訂單,大批量的推式生產轉變為拉動式生產;流通業改變的是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線下門店就算沒人進店購買,也能透過線上採買,讓線上的電商銷售快速成長。餐飲業也一樣,門店雖然門可羅雀,但美食外送成為救命稻草。物流業改變的是AI賦能後,以機器人、AGV及自動化設備來改變物流作業模式以降低人力需求,倉庫庫存與運輸調度能夠預測,生產與物流不再是JIT剛好即時的精益化,而是多倉與適量庫存。現代化物流倉庫成為產業新基盤,智慧化的新倉庫功能更多更智慧,倉庫建物、物流設備等重資產的項目,由新物流地產商投資,企業能夠拎包入住,輕資產經營,新物流倉庫成為社會新基盤,代表性的企業有永聯物流開發公司、立興投資公司、中華郵政、遠雄自貿港區等。
人力短缺、產業用土地建物成本高漲加上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內傷,深入肺腑。想要治癒,我們認為,在物流方面,需要改變的是生產力提升問題,有六個重點:(表1生產力提升概要)
一、供應鏈整體的效率化,成為有高附加價值的物流來創造價值,關鍵字是『聯繫』。
二、物流的透明化與效率化,通過工作的改革方法來實現,關鍵字是『看見』。
三、 通過強化物流地產基礎工程,來實現物流的效率,關鍵字是『支撐』。
四、對應災害等地球環境問題,能構築持續的應急物流體系,關鍵字是『準備』。
五、活用AI與IoT技術,物流要有革命性的變化,關鍵字是 『改變』。
六、人才的確保與育成,讓國民深刻理解物流的啟發活動,關鍵字是『培養』。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新日期:2021/2/1
更多總編輯專欄
- 專欄變革動力:探討新競爭形勢 2014年第4屆香港「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紀實
- 專欄冷鏈物流你賺錢了嗎?
- 專欄改變思維 創造機會
- 專欄以雲端大數據、物流金融及商貿服務 創造現代物流倉庫新價值
- 專欄在精細化管理下的日本物流現場
- 專欄便利店消滅量販店?
- 專欄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火車 —訪 陳巨星
- 專欄這些年,我在兩岸
- 專欄以資本的角度看物流
- 專欄產業應該削減 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單獨的物流成本
- 專欄昆山談“招才引智” 臺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貨運業導入自動化分揀系統前必須先做好作業調整 ─自動分揀系統的種類、特長與適應性
- 專欄冷鏈的達成率要從原點-“賣場”開始要求
- 專欄要學習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創意 來構思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專欄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倉儲服務業 台灣物流業者們!你們到底在怕甚麼?
- 專欄醫藥材供應鏈物流S P D
- 專欄從數字看台灣與日本 流通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產業都瘋了嗎? 冷靜!思考產業的本質
- 專欄由上海CeMAT物流展看AI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 邁向新台階
- 專欄創新與改變
- 專欄日本冷凍食品專賣店成為疫情後的創新熱點
- 專欄物流就像空氣與水 你不能沒有它
- 專欄日本新物流設施加速引進機器人
- 專欄多方資本投入 台灣物流地產
- 專欄從2019年度數字看 日本物流業發展趨勢
- 專欄倉庫消防與保險
- 專欄創新改變 才能帶來希望
- 專欄2023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智慧物流自動化科技開創新局
- 專欄CO.OP 生活協同組合 才是線上生鮮食品銷售的良方
- 專欄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物聯網的整合應用是未來式 機器人整合系統是現在進行式
- 專欄創新 構建一個新時代的共享運輸網絡
- 專欄資生堂的高級化妝品 也開始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賣了
- 專欄2021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2022 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
- 專欄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 物流能力成為獲勝關鍵之一
- 專欄創造贏的循環 從日本KUSUMI超市的物流,來學『共贏物流』 KASUMI連鎖超市的物流費只有1.8%,如何做到的
- 專欄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 專欄從數字看2023年度日本流通業發展趨勢
- 專欄讓物流資產成為服務
- 專欄進入AI‧ 物聯網時代 運輸業需要脫胎換骨
- 專欄為更好而改變台灣新世代冷鏈物流園區
- 專欄由 台北國際物流/冷鏈科技展看台灣製造業與物流業 發展新趨勢
- 專欄物流科技最前線
- 專欄從8 月台北物流展、9 月東京物流展 與10 月上海物流展來看物流自動化的更新迭代
- 專欄全通路模式引領物流發展方向
- 專欄創新或革命?互聯網+傳統零售的下半場
- 專欄新價值是新零售 ╳ 新地產 ╳ 新供應鏈
- 專欄2024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專欄2019 年度日本現代物流設施 不只是提供空間是“附加價值創造”的據點
- 專欄2019大陸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物流黑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創新
- 專欄農產品批發市場 創新轉型正在進行中
- 專欄創新的休閒購物新零售模式 日本Grand Tree 武藏小杉購物中心
- 專欄2019年 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台北國際冷鏈科技展
- 專欄2021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現場採訪報導-台灣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未來物流 PI 物理互聯網
- 專欄新運輸 正在逐步改變未來
- 專欄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新物流地產與新零售成為新興勢力